徐宏杰
第期
名闻遐迩的卢湖风景区,作为风景名胜地,冠以“卢湖”,好听且富有诗意。可是,我心里,总是固执地称之为“卢村水库”,老称谓自有一种亲切感。每当听到有人说起“卢湖”的时候,我的第六感觉,总是本能地把她翻译成原来的称呼。
“卢湖”的前世今生,蕴含着的是一个时代的步伐,在我的心里还寄寓一段刻骨铭心的昨天。那就是我曾经在卢村水库工地上出过力、流过汗,而且是在那几十米高的大坝下面几十米深处的地方——大坝核心槽。
这样的记忆无疑是深刻的!
几年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在办公室忙碌了,回广德的时间多了。回去之后,多次在同学、朋友的陪同下,登上巨龙一般的水库大坝,眺望着眼前逶迤起伏的一座座青山,心里感触颇多。置身于30多米高的水库大坝之巅,一路走来,不管同行的人在聊着什么,我往往都是心不在焉,一直心向往之的是脚下大坝再往下几十米深的“核心槽”,每当这个时候,心里觉得我和卢村水库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
曾记得,卢村水库动工之初,今天的卢湖还不见踪影,卢村街道——卢村区政府所在地——正在搬迁中,熙来攘往的人群,看得出他们在为最后告别生活了很多年、甚至生活了几代人的地方而奔走忙碌;满眼一片狼藉,杂乱无章且乱糟糟的——掀掉屋顶的平房,拆掉门窗的二三层小楼,各种拆迁后的建筑垃圾……,抬眼望去,到处是颓垣断壁,看过去仿佛银幕上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布置的戏剧性场面。
听人说过,奠基仪式上,鞭炮锣鼓声中,人声鼎沸,有人在划石灰线,有人在最后清除乱石、杂草、灌木,推土机,挖掘机的履带碾过,已经有了长长的通道、大体平坦的雏形……开挖水库大坝核心槽的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
后来,曾在这劳动的人群中挥洒汗水的我,当时,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出卢湖今天这样的绿波粼粼,天光云影!
卢村水库所在地卢村,地处天目山余脉,东临竹涛万顷的甘溪沟南面“天下第一冲”泥桥头,西接峰峦叠嶂的笄山。在拥挤的群山丛中“卢村水库”——“高峡出平湖”——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陆地设施,水面余亩。这里的自然山水如同一幅水墨丹青,身临其境,给人以水在峰间绕,峰在水中现的美妙感觉,漫步卢湖的青山绿水中,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说——过去的生活像电影一样充斥回忆的屏幕,我觉得人生的艰辛往往伴随着生活的始终。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面对生活中的艰辛,我们需要创造奇迹。奇迹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通过无限的努力去做好一件无限接近于不可能的事情,这才叫奇迹。所以尼采的意思就是说,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创造奇迹。
作为见证人,我深知卢村水库的修建,就是30多万广德人民,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
卢村水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11月卢村水库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年12月竣工,广德人民付出了整整10年的艰辛。卢村水库属安徽省重点中型水库,是安徽省广德县境内最大的人工湖泊。据水库修筑资料记载,卢村水库的大坝高30米,长余米,坝顶宽4.6米。站在大坝两侧的山峰上俯视大坝,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太阳山和小灵山之间,坝内湖水碧波荡漾,倒映着白云蓝天;坝外千顷良田,在微风吹拂下翻滚着层层绿浪。
水库四周山峦起伏,竹海万顷,湛蓝的水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周茫茫竹海和松涛之间,出于对水库周围环境诗一样美的礼赞,人们称之为“卢湖”,有一种苏东坡吟咏西湖的感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置身卢湖景区,你会看到,曲曲弯弯是湖,重重叠叠是山,大坝巍峨在群山之中,风景这边独好。卢湖风景区为美丽山城广德山水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我不止一次地站在卢湖的大坝上,努力地找寻我曾经往来卢村时的大致方位,从东面竹涛万顷的“天下第一冲”泥桥头,到西面峰峦叠嶂的笄山,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找了很多遍,结果越找越糊涂,根本看不出一点头绪。卢村看不到了,但是我忘不掉的是:往来卢村我总是在这里歇脚吃饭,那8分——还是1毛?——钱一碗的阳春面,香气袭人,好吃得很。岁月不居,留下美好记忆的吃阳春面的地方再也见不到了!
沮丧中给我的启示——人生是单行线,挥手作别昨天,最好的办法是记在心里,特别是对那些忘不掉的人和事。
更多的时候,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寻找留在记忆中的卢村——
因小姑一家的缘故,所以卢村这一片地方我不仅相当熟悉,而且还多次地往返其间。小姑的家还在卢湖身边大山的更深处。
从卢村继续朝山里再走15公里,就到了和桃山公社接壤的王岭岗大队,一般习惯称之为王岭。小姑小姑父曾经的家和他们工作的代销店就在这里。应该说,不管是卢村还是被卢村水库淹没的山里村庄和道路,从那时起,我每年都有好几次往返经过这里。
我来来回回从卢村走过的时候,也听人说过,大跃进的年代,这里也有过修建水库的事,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卢村水库半途而废。据说,那时的水库比今天的卢湖小多了,我总想看看没建成的水库什么样,到小姑家往返多年,最终也没有弄清楚水库在哪里。
记忆中第一次到小姑家,我大概只有10岁。是和我哥一块到小姑家送老豆腐的,后来长大了,逢年过节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去小姑家,我总是不二人选,一直到我上大学离开家为止。
早几年小姑父一家从东亭调回了卢村。小姑父原本是县食品公司分派到东亭开分店的,卢村,是当时全广德县五个区之一的卢村区区政府所在地——五个区另外四个是:邱村、流洞、誓节、柏垫——当时的行政区划,区一级政府是介于人民公社和县级政府之间一级政府,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县28个人民公社,划分为上面的五个区,每个区分管若干个人民公社。
卢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介于我的老家东亭以及双河、清溪等平畈产粮的几个公社和桃山、同溪等几个山区公社之间的中间地,从卢村往里走就进入了大山区,山峰扑面而来,山连着山,山套着山,走在山路上,山峦波浪一样地在你的眼前逶迤而来奔驰而去。
半个世纪以前,在我与卢村的交往中,卢村留下了我终身难忘的记忆,尤其使我难忘的是,在卢村这块土地上,美丽的卢湖风景区,我曾经洒下了辛勤劳动的汗水。
卢村水库位于史书上有记载的无量河的源头,距县城东南约10千米,水库集水面积约平方千米,水面余亩,是平均年产水量约1.22亿立方米的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观光区,还是广德市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大水缸。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广德太极洞风景区建设的子项目。
景区内自然生态景观秀美,景区周边人文景观众多。
风景如画的卢村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做官广德时,为地方治安,不畏艰险来到卢村,面对天宝山麓奔腾而下的飞瀑,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挥笔写下了著名诗篇《石溪瀑布》,勒于石碑,供后人敬仰,诗云:“迥与泉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风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形神合一,意境深远。
诗人笔下的“石溪”位于卢村景观带的同溪村,“石溪古意”在明、清两代修撰的《广德州志》上均列为“广德十景”之一。美丽的石溪,以一条曲折迂回的山涧而得名,“湍流萦纡,清澈可见,林谷婉转,状如城郭。”写尽了石溪之美。
明代诗人范昌龄《石溪古意》更是写得神形兼备:“十八盘旋始觅踪,峰峦四合路潜通。天光云影徘徊里,鱼跃鸢飞眺望中。雨后沤添浮藻绿,风前枝堕落花红。端然不是渔樵窟,回首僧敲百八钟。”据记载,石溪曾建有一座“崇化寺”,也叫石溪寺,直到解放前夕香火依然旺盛,后来日渐冷落,文化大革命古刹毁于破四旧的浪潮中。
卢湖美景富有诗意、文化内涵深厚,于此可见一斑。
在卢村水库修建之前,现在大坝的位置上,还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山区集镇。不仅是当时的广德县卢村区政府所在地,还是我到小姑家去的必经之地,故我曾多次从这里往返、经过,休息、吃饭,继续山中崎岖小路的跋涉。从家里到小姑家,从小姑家回家,这里都是中间点。那时卢村在我的眼中可不是“村子”,其繁华热闹的程度仅仅稍次于广德县城,几条主要的街道我都反复地流连过,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我都饶有兴趣地看街景、逛商场、下饭店,吃各种平常在家里难以吃到的主食和小吃。
记忆中那个吃阳春面的小吃部,门面不大,室内差不多有七八张桌子,地面干净,四面洁白的墙壁上只有一张食品价目表,我每次必吃的阳春面,面条不多,煮好后整齐地叠了几叠,漂浮在碗中央,淡赭色的面汤,上面撒下细细的葱花和和香气扑鼻的猪油油花在汤面上闪烁,一路行来,饥渴中简直是天下美味!吃面的时候,常想起家里的大碗面条在碗里堆得像小山,看不到一滴水,有时面里还藏着鸡腿或鸡蛋,浓浓的猪油味闻起来就腻得要命,想喝一口水都没有,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吃这里的阳春面,边吃边喝惬意得很,所以我每次经过这里必吃。
若干年之后,大概是年,农历腊月20,当时我在广德县流洞中学上高一,学校放寒假,我们都回家准备过年了。刚到家,刚放下行李,隔壁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小义立即找到我,小义是他的小名,上学的时候他叫张礼义,不过大家都习惯了一直喊他“小义”。他告诉我:他刚从卢村水库工地上回来,拿点生活用品和衣服,马上还要回卢村。
小义比我大两岁,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他不上学的原因很独特,是因为当时他迷上了“皮影戏”。有时跟着一个皮影戏班子,从这个村跑到那个村,最远到了长兴、安吉的大山里,最长10几天不着家,家长和老师也没办法。回来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在一起,他还能惟妙惟肖表演一通,特别是古装戏《封神演义》《杨家将》《隋唐月唐》《征东》《征西》等剧中人的唱腔,他唱得煞有介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小义为什么迷上皮影戏?皮影戏是皖东南及毗邻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是广德县境内流行的主要剧种之一,已有百余年流传的历史,现在已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60年代以前,深受广德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演出的足迹遍及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宣城、郎溪、广德、长兴、安吉、宜兴、溧阳、句容等地。从源流上说,广德皮影戏来源于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山县一带,随着晚清移民大潮来到广德,是广德移民文化的一朵奇葩,高亢的唱腔,灯影之下生动变幻的影像,老少咸宜,难怪迷得小义连学都不上了。
小义陷于对皮影戏的痴迷而不能自拔,干脆不去学校了,再后来就提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作者系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退休教育工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