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隶属安徽省宣城市,古属猷州。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黄山,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建置于唐宝应二年(年),县名由“旌表方德”而来。截至年末,旌德县辖10镇,常住人口12.5万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

旌德县生态优良,年,全县有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66%,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地区进入黄山风景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旌德交通便捷,境内国道、省道、省道等重要公路纵横交错。扬绩高速鸿门互通工程建成通车。芜黄高速自北向南贯穿旌德。旌德县境内京福高铁全长22公里,县城设立旌德站。旌德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有农学家王祯、词作家吕碧城、数学家江泽涵、文学家周而复等。徽文化在旌德县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徽派建筑随处可见,是皖南徽州古村落的集中地。

年,旌德县全年生产总值(GDP)39.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5%。

建置沿革

旌德县版书镇杨家岭云海日出

旌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汉隶泾县。三国时为孙吴所辖,属丹阳郡安吴县(县治在今泾县境内)。晋太康二年(年)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年)安吴县并入泾县。

唐武德三年(年)设宣州总管府,再建安吴县,旌德地属之,县治在今三溪古城村。武德八年(年),安吴县再归泾县。天宝十一载(年)析泾县西南14乡置太平县,旌德地遂属太平县。宝应二年(年)二月,析太平县东北境麻城等九乡之地置旌德县,仍属宣州所辖。县名“旌德”,由“旌表方德”而来。宋旌德县属江南路、江南东路宣州,乾道二年(年)属江南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年)旌德县属江浙行省江东建康道宁国路。明洪武元年(年)旌德县属南京直隶宁国府,十三年(年)属京师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清顺治二年(年),旌德县属江南布政使司宁国府,顺治十八年(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宁国府,康熙六年(年)属安徽布政使司宁国府。

民国元年(年)元月,废府留县,旌德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民国三年(年)6月,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年)6月,行首席县长制,旌德县属宣城首席县长所辖。同年10月成立行政督察区,旌德县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同年10月,旌德县直属皖南区署,民国二十九年(年)8月,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旌德江心洲

年4月24日,旌德县城解放。同年5月13日旌德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

年8月7日,皖南行署撤销,旌德县属安徽省徽州专区。

年1月12日,旌德县随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

年1月,旌德、绩溪二县合并办公,3月22日,国务院第86次会议决定将旌德并入绩溪县。

年4月1日,旌、绩二县分开办公,12月15日,国务院第次会议决定复置旌德县。同年4月13日,徽、芜两专区分开,旌德县仍属徽州专区。

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

年1月1日,旌德县划属宣城地区(年1月1日撤地区为宣城市)。

历史文化

诗词

旌德历代重诗书,勤课诵,人文荟萃。晚唐诗人吕从庆,迁居旌德西乡后,著有诗集《丰溪存稿》传世。南唐状元舒雅,工文善画.曾参与纂校《文苑英华》《论语正义》《策府元龟》等书,重绘《山海经图》10卷,是宋初“西昆体”诗人。北宋汪澥著有《汪仲容文集》30卷。明代梅鹗、梅鷟兄弟,分别著有《凫山集》和《尚书考异》《春秋指要》等传世之作。明、清两代,主要画家有饶震元、程宝显、饶大振、金士海、方应召、吕焕章等。清末至民国时期,书法高手有吕朝瑞、吕凤岐、江志伊、江荀朴,王鸣、江辛、汪彭年、程幼芝、方伯西等10余人。

近代杰出女词人吕碧城著述丰富,现代宗教学、民俗学家江绍原,著有《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发须爪》,译有《宗教的出生与长成》等。旌德籍现代著名作家周而复,数十年来发表了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上海的早晨》被译成几国文字发行海外,近年新作《长城万里图》更是称誉文坛。[22]

目连戏

明清时期,目连戏在旌德盛行,该戏融合民间杂耍、翻桌、蹬坛、跳索、钻火圈等多种技艺。民国时期,旌阳、俞村、南关、版书、汤村等地常演此戏,剧目主要为《目连救母》,宣扬因果报应思想。每逢农历闰年,旌阳镇常请南陵、浙江昌化等地戏班在学面前(现旌阳二小)、张家坦、北门观音阁(新桥)等处演唱,内容一般为驱邪赶鬼、祈祷丰年等。建国后,此剧未再上演。[23]

斋堂戏

斋堂戏是清末民初大族开斋时的一种演唱仪式。旌阳镇太子殿(现酒厂)、丁家村、鸥川、南冲等地兴演此戏;有些地方请和尚或道士连唱七天七夜,一般逢农历闰年演出。[23]

堂戏清唱

建国前,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相传为土地神生日),各地均请10余名民间艺人在土地庙前搭台唱堂戏,清唱《桃园三结义》、《郭子仪做寿》等喜庆性京剧剧目。有些富户遇红白喜事,亦邀请老艺人上门演唱堂戏。建国后,不再演唱。[23]

竹马灯

竹马灯流行于中国广大的汉族地区。在民间花会中,舞蹈者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通过表演马儿慢行、上坡、下坡、过桥、跳跃、旋转等动作,展现马的各种姿态。既可以表演队形的丰富变化,也可以表演有情节的历史故事,载歌载舞,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艺术特色。旌德的竹马灯盛行至今,其表演手段以热烈奔放、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每年正月十五前,人们有舞灯贺岁拜年的习俗:舞龙赐福,祈求风调雨顺,舞春牛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舞马灯以示驱鬼神、保平安、庆丰收、迎新春。在众多的灯舞中,数竹马灯最为精彩、亮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