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下称《广州(片区)实施方案》),从八个方面赋予广州北部三区相同的使命和不同的任务。
4月27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试验区(包括广州市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市连樟样板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点辐射带动区,是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的主战场,是推进广州都市圈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改革经验的先行地。
依托广州改革开放前沿、国家门户城市、一线城市地位和枢纽功能、产业基础、科技资源、营商环境、市场潜力等优势,借助广清一体化发展8年多实践取得的成效,广清接合片区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将成为广州建设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举措。
广清一体化迈向第十个年头,也迎来了新的重大使命。
伴随《广州(片区)实施方案》发布,在这场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制度探索中,作为省会城市、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广州又该如何深耕好这片广清接合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田”?
“九九”为功
迈向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山水相连,广清一家。广州、清远携手发展已有9年。
年3月,《广州市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一场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发挥两市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发展合力的探索由此展开。
年,“广清一体化”被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不断加速,尤其是产业合作方面,成果丰硕。《深化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包含广清(清城)、广德(英德)、广佛(佛冈)三个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广清空港新城)“三园一城”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
此后,广清双城围绕“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远所能”,大力实施“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总装、清远配套”“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全产业链集群。
年11月,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段正式开通运营,两地市民更是进一步享受到广清一体化发展红利。
除了交通和产业的“硬联通”,机制体制的“软联通”,广清两地的“心相通”也是发展无形却最为强力的保障。广清共同印发的《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中,提出“把清远作为广州的一部分”“将清远当成‘广州北’来规划建设”……
迈向“十四五”,广清一体化更多的合作要展开,更大的障碍要蹚平,更深的联系要加强。而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难点也是重点。
近段时间,广东省和广州市相继印发了关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的实施方案,这既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意味着广清一体化迈入更深层次。
《广州(片区)实施方案》坚持把广清接合片区的改革试验与广清一体化发展提质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提出发挥广州“辐射源”带动作用和清远“潜力地”支撑作用;着眼挖掘乡村潜能,激发乡村发展“核聚变”,增创城市发展的动能;强化广州引领,广清联动,谋划推进试验区整体改革创新;形成城乡互促、两市互补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放眼望去,广清接合片区正在向“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大步迈进,广清合作也将开启新的篇章。
先行先试
8项任务抓住改革创新的核心
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方案相继出台后,《广州(片区)实施方案》更加聚焦广州作为、广州应为。
“实施方案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改革创新这个核心,集中精力研究改革措施、政策诉求和制度安排。”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强化城乡发展资源统筹开发利用,《广州(片区)实施方案》将开展8项试验任务,其中,广州(片区)开展国家明确的5项重点任务,并结合有关区的优势和特色增加3项。
具体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花都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化区)、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增城区)。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片区)实施方案》突出了四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坚持发挥优势谋划改革创新。在11个国家试验区中,广清接合片区是唯一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试验区,具有广清一体化发展多年实践打下的良好基础。《广州(片区)实施方案》着重叠加大湾区建设等多方面政策红利、叠加乡村振兴等多项工作力度、叠加广清互补融合多种发展潜能。
其次是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堵点”“难点”。一直以来,城乡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区发展资源紧缺与乡村资源未尽利用等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这也是《广州(片区)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障碍的重点。
比如,针对广州市外来人口规模大、基本公共服务负担重、人才入乡渠道不畅等实际,提出构建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人才下乡制度;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历史问题较为集中,提出规范化、系列化解决建设用地历史问题突破方向;针对用活农村产权,解决融资问题,提出在试验区内适当下放发债权限;针对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城中村改造机制创新,谋划多项改革措施。
再次是坚持求创新与求实效并举,对每项改革任务所选择和明确的具体措施,既坚持制度创新,不重复日常工作、常规做法,又立足区域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确保能实施,可预期见效;最后是坚持真改革、有含金量,对每项具体改革措施,立足市、区先谋划出台支持事项,进而争取国家、省更大的支持力度,力求形成政策合力,增添破除障碍的动力源,保障改革实践落地见效。
因地制宜
三区进行差别化试验
此次广州规划的8项试验任务中,采用的是“5+3”模式。即花都、从化、增城均试验前5项任务,另外三区结合各自资源禀赋认领一项试验任务,花都区承担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从化区承担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城区承担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
缩小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差距,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花都而言,在近万平方公里的广清接合地带,其拥有大湾区唯一的空铁联运枢纽,这是试验区实现流量转化的关键入口。去年,伴随着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的开通运行,广清一体化的进程迈入新阶段。如今,广清城际(二期)工程、广州地铁北延至清远等交通设施项目正加速建设,推动清远与广州中心城区形成“半小时通勤圈”。
在未来,建立一体化规划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将是花都区的使命,探索推动广清两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有效衔接,实现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径。
依托世界珍稀含氡温泉、湾区稀缺生态谷地、湾区核心城市近郊的综合优势,从化温泉正在由传统的旅游度假向更高阶段的生态价值创新转型,北部生态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打造了生态设计小镇、温泉财富小镇、香港赛马会等一批城乡融合重点项目,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广州(片区)实施方案》中,从化在试验区中承担的任务同样离不开绿色生态,其要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包括探索建立生态产品统计和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机制。
为此,从化也提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抵押、流转等转化模式,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和技术准则,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为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在北部三镇开展政府采购生态产品试点,建立根据生态产品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的体制机制。深入挖掘林业碳汇交易潜力,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等现代生态农业,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增城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位置,近两年来,增城区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逐步建立涵盖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电商等智慧农业体系。去年增城区农业产业超过百亿元,增速并列全市第一,特别是诺普信、幸福田园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迅速,逐步构建起科技研发、科技实验、科技应用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场景。
如何发挥区域内科教资源优势,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等为依托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转移转化服务活动,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是增城的任务。同时,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也需要健全科研人员服务乡村制度,如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完善科技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机制等。
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城乡融合试验区的工作需要灵活的方式和高效的路径。广州因地制宜通过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验,总结、提炼和复制推广成功经验,进而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南方城市智库研究员郑四方
统筹:朱伟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