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小雨的浸润下,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一座江南“世外桃源”。据悉,湿地公园内已查明植物类种,动物类种,湿地公园则为它们提供了生长的最佳环境。

虽然位于江苏溧阳市,但天目湖南临安徽广德县,西接安徽郎溪县。近年来,溧阳、广德、郎溪三地达成生态补偿机制,联手围绕好山好水做足生态文章。

据溧阳市天目湖镇党工委副书记杨育美介绍,天目湖沙河水库的来水区主要是安徽郎溪,当地的青虾养殖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年,苏皖合作示范区正式批复实施,溧阳、郎溪、广德聚焦绿色共保,全面推动边界跨省合作取得新成效。

“为保护天目湖的水质和生态,溧阳与郎溪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合理补偿,引导天目湖上游的养殖户退出青虾养殖。”杨育美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迈入新发展阶段,在完成“退养还湿”后,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水质与生态更加优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是绿色,生态环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建设绿色长三角,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重要手段。《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

实际上,早在年,安徽、浙江就共同启动了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上下游两省的联保共治,新安江已经成为全国水质最高标准的河流之一。此举也开创了国内跨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河,并形成了“新安江模式”,之后在全国多地推广。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之下,这一模式不断“升级”。据安徽省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安徽还将与浙江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谋划第四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方案。在做好新安江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纵向补偿力度。

长三角一体化把生态、绿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进一步通过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打通绿色发展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目前国家已在机制政策层面已经有所部署,各地要做的是主动去推进。因此,他建议,上海应在整个太湖流域的治理以及长三角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方面主动牵头,可在基金、项目、载体机构等建立,以及制度保障、地方协同立法等各方面牵头推进,寻求机制突破。“因为太湖周边地区治理也会为我们下游水域提升环境质量,是为我们做贡献,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有奉献精神。”王振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澄文/图赵宇余勤雍/视频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