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的乡间沃野,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一块块田地蔚为壮观,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广袤绿野绽放着新希望……
洪林,位居宣州区东大门,东与郎溪县、广德县接壤,西依麻姑山、北邻南漪湖,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得天独厚。近年来,洪林镇依托资源优势,始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幅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农业振兴画卷,正在洪林大地徐徐展开。
缘起,“大包干”——
沉睡土地焕发新生机
洪林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6.84万亩,养殖水面1.8万亩。然而,在“大包干”之前,镇上的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连吃饱饭都成了一种奢望。“那时候生产队相当苦,一到年底都没吃的。如果当时没有搞这个分田到户,估计很多人都要饿死了。”时任吴村生产队副队长的薛启富的一段讲述,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年的吴村有30来户人家,搞大集体时,全村人在一起干活,年终按工分分口粮。前两年因为皖南地区大旱,吴村生产队遭遇了两年的粮食歉收,村民们虽然整年忙到头,但一家人还是填不饱肚子,饥饿威胁着全村男女老少。
吴村的贫困,是当时整个宣城县(今宣州区)的缩影。穷则思变,可出路在哪?
为了解决全村人的“饥饿”问题,薛启富和舒刚强、熊传宝、熊大文、夏立富、尹德安、黄大宏等十几个村民多次商议后决定:将生产队集体土地按照一个人口1.3亩分配到户,同时在“大包干承诺书”上按了手印,立下了“有事一起承担”的承诺。
已年过八旬的薛启富至今还记得:“当晚我们就把生产队的土地、耕牛,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了。”
生产关系一经理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洪林公社传来喜讯:多少年没有完成过粮食征购任务的吴村,一季早稻就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人均分得的粮食达公斤以上。可谓是家家稻子堆积如山,农民个个喜笑颜开。
改革唤醒沉睡的土地。在“大包干”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全镇农民积极开展分田到户,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吨粮田”“万粮户”不断涌现,农民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家有存款、户有余粮。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大多已老去,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却在洪林这片大地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光大,年8月该镇被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域,乘着“农综改”的政策春风,探索着强村富民新路径。
发展,土地流转——
“绿色田野”绽放新希望
进入新世纪,安徽农村又开启了“新土改”。为应对土地撂荒、低效经营等新问题,当年“分”到每家每户的田地逐渐被重新“合”起来,租赁给当地种粮大户和外来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在此背景之下,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应运而生、破壳而出。
早在年,洪林镇就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有效整合了小农水、烟水烟电烟路、千亿斤粮食增产等项目,至今累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近6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
“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招商办主任刘峰介绍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示范区的土地逐渐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流转率达94.1%。
位于园区内的食源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之一。年,农场负责人鲁德迅回到了宣城老家,一直心存生态农业梦的他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洪林镇找到了合适的地点。
“我们当时考察了许多地方,发现洪林镇不仅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示范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十分优越,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年9月,鲁德迅聚集了4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参与规划,同年12月,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开始合伙出资创业,在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承包亩土地,立志做个新时代的“农场主”。
经过一番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鲁德迅确立了以水果种植及深加工为主、以生态养殖作为资金支撑、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创业方向,开始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鲁德迅承包的基地已扩大到近亩,其中有亩用作青虾养殖,另外80亩里种满了桑葚、水蜜桃、猕猴桃、圣女果等各类水果。“去年单青虾养殖就挣了80万左右,水果因为周期长去年才开始产生效益,今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总利润将达到万。”看着果园里饱满的圣女果挂满枝头,鲁德迅满脸笑容。
食源生态种养家庭农场仅仅是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现代禽业、优质粮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涉农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完成了创新创业园、现代禽业科技园、优质粮油科技园、园艺科技园、农产品食品加工园“五园”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2.8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含1.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亩特色蔬果基地、年出栏万羽家禽产业等主导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优势,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园。目前加工园已完成起步区亩的建设,入驻了翘歌食品、乐方食品等11个优质项目,总投资30亿元,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刘峰说道。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了现代农业新征程,年被认定为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真正迈入“国家队”。
深化,产业融合——
特色产业驱动新发展
万亩虾稻田波光粼粼,果蔬采摘基地果香四溢……近日,笔者来到洪林镇棋盘村,蓝天白云下,独具特色的虾稻田上,一群群白鹭盘旋舞动,成为生态稻田里的亮丽风景线。
在一处虾稻田里,笔者见到了棋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朝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在虾稻田里忙活,检查龙虾起网收获的情况。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起网捕捞,一直持续到6月底左右。”黄朝斌一边说着,一边将地笼慢慢拉出水面,网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不禁令人咂舌称赞。就是这一只只不起眼的小龙虾,如今成为了棋盘村、乃至整个洪林镇的致富密码。
据了解,曾经的棋盘村因为半山半圩、易旱易涝的地貌特征,村民经济收入单纯依靠传统农业或在外务工,增收缓慢。年1月,棋盘村迎来了“新书记”——黄朝斌。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他十分清楚,村集体要想富,就必须要变,创新势在必行。
年,棋盘村利用国家扶持集体经济资金,注册安徽棋盘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近万亩优质农田,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新型“虾稻轮作”产业,开始打造“棋盘塔”生态农业品牌。
5年来,棋盘村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手段,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上飞速前进:万亩“稻虾轮作”示范基地生产的“棋盘塔”虾稻米和小龙虾,分别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小龙虾和虾稻米深加工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6月中旬试生产;配套建设的生态采摘园、垂钓中心、龙虾馆、休闲观光木屋,形成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特色农产品展销等一条龙服务……
稻花香里龙虾鲜,农村产业展新颜。年11月29日,安徽棋盘塔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新三板,成为宣城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农业企业。
产业融合发展,让棋盘村切实尝到了甜头,对于未来的发展,黄朝斌干劲满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朝着全方位涵盖第一产业小龙虾养殖和生态水稻种植、第二产业小龙虾深加工和稻米深加工、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努力,力争把公司打造成皖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领范。”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基础,融合是出路。作为宣州区农业发展样板,洪林镇一直抢抓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大国家级项目实施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旅游”的“三产”融合发展,而棋盘塔公司正是该镇融合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
改革的“快捷键”一旦按下,发展的“加速度”就不会止步。采访中,洪林镇党委副书记方虎为我们描述了该镇的美好愿景——不远的将来,以现代农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汇集生态农业旅游,联动区域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朱蔓妮李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