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德抗日战斗的田野调查与历史考证

作者:高明明

摘要:年11月底,日军进攻南京的东南门户——安徽省广德县,中国军队第二十三集团军奉命出川防守广德一线。川军千里迢迢出川抗战,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手持大刀步枪,对抗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凸显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抗战精神。川军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身先士卒,誓死守卫广德城,因痛失广德而自戕殉国,是川军抗战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广德抗日战斗期间,广德城内主要军事设施有城墙、防空洞和军用飞机场,担负着防御日军进攻广德的功能,日军集中火力破坏广德城内军事设施,导致这些军事设施未能充分发挥屏障作用,是广德城失陷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广德抗日战斗;川军;饶国华;历史考证

作者简介:高明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产党史专业研究生,南京。

年广德抗日战斗是中国军队第二十三集团军率领广德人民,奋勇抵抗13军侵犯,为守卫广德、保卫中国首都南京而进行的一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斗。本文主要从川军出川参加广德抗日战斗的行军路线、武器装备以及饶国华将军战斗、牺牲地点等问题进行历史考证,对广德抗日战斗期间发挥军事设施作用的广德城墙、防空洞、军用飞机场进行田野调查与遗址考证,以期真实、细致地研究广德抗日战斗。

一、对川军出川在广德抗战的历史考证

对川军出川在广德抗战的考证主要是对川军及其牺牲将领饶国华进行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考证。笔者通过查阅川军相关文史资料,对广德抗日战斗中川军的出川路线进行梳理,并绘制地图以清晰表明川军千里迢迢行军至广德一带作战的过程。其次,笔者通过查找川军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请教川军的资深研究学者戚厚杰先生,把握了川军出川抗战的概况,获取了川军出川在广德作战期间的衣着装备和武器装备资料,分析了川军身着夏衣、手持大刀步枪抗击武器精良之日军的不畏牺牲的抗战精神。再次,笔者在导师朱成山先生的介绍和自己哥哥高术武的帮助下,联系了广德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获知饶国华在广德的战斗详细地点,其中祠山岗松林激战处现已开辟为一片茶场。另外,笔者针对学术界对饶国华牺牲地点的三种说法进行考证。

(一)对广德抗日战斗中川军的历史考证

川军从四川驻地行军至广德一线,途径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省,行军路上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如此千里迢迢为保卫广德而奋勇抗战,实为广德人民之大幸。广德一战,川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牺牲,对饶国华战斗地点与牺牲地点的考证是纪念饶国华将军的一种方式,是对饶国华将军的尊敬,对历史的负责。

1.对川军出川路线的历史考证

川军第一四五师奉命首批出征。年9月1El饶国华部由万县登轮浮江东下,11月首先集结于武汉,接到蒋介石命傅常以刘湘之名发布的命令,即乘平汉路火车到新乡、博爱地区待命。刘湘为夺回出川川军的军队领导权,令饶国华等部守卫南京,布防于广德、泗安一线。11月20Et,第一四五师到达南京下关,连夜行军于22日进驻广德地区,迅即奔赴城东15公里处之界牌布防,以确保广德军用飞机场安全。该部行军近3个月未及休整、补给,初冬季节士兵仍着短衣短裤,但土气仍然高昂。

独立第十三旅田冠五部首先出川,于年9月1日从万县乘轮船出发,经宜昌到湖北老河口和襄阳,蒋介石派飞机接田冠五部去南京,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也派高参前往襄阳劝田冠五服从蒋介石,田冠五明白蒋介石与刘湘之间的矛盾,表示坚决遵从刘湘的命令,率部从老河口、襄阳步行至河南郑州,再转至新乡,后蒋介石又派傅常下令调田冠五部至溧阳,田冠五未从,奉刘湘之令行军至广德、泗安方向布防。

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分别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出川至汉口,继续向新乡一带行军。蒋介石欲通过抗战消灭出川的川军,故派傅常以刘湘名义调动川军,分割出川军的建制。11月中下旬,蒋介石派傅常下令川军拱卫首都南京,调邓锡侯、孙震部赴第二战区作战,调李家钰部赴第一战区作战,调第二十三集团军拱卫南京。川军第二十三军遂经徐州、浦镇、浦口、中华门、溧水至溧阳一带待命,刘湘得知此形势后,急令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赴广德、泗安、宜兴、长兴一线,守卫南京,同时掌握川军指挥权。

根据以上资料,笔者绘制“川军出川赴广德抗击日军的行军路线图”(如下图所示),虚线为川军独立十三旅从驻地出发,行至湖北襄阳、河南新乡,再转向安徽广德抗击日军;实心宽箭头是川军二十三集团军其他部队的行军路线,千里迢迢,途经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等省,于11月22日左右到达安徽广德一带,投身广德抗日战斗。日军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和国崎支队于11月初在金山卫登陆后,便转战于中国华东地区,而川军还在奔波途中。由此可见,川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体力消耗也远远大于进攻广德的日军官兵,川军万里行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信念令世人钦佩。

▲川军出川赴广德抗击日军的行军路线图

2.对川军武器装备的历史考证

川军士兵们单衣薄裳,赤脚草鞋,背上背着斗笠和背夹,晚上休息的时候还要编制草鞋以供第二日步行所用,“在崎岖的山路上急行军,加之连日阴雨,草鞋磨穿而没有更换,不少官兵脚裂出血,休息时,用麻线将裂开处缝合,继续赶路。”整个广德抗日战斗过程中衣着装备简陋与艰苦,实难想象。笔者从《抗战建国大画史》一书中找到一张关于川军出川I在广德一线整装集结的照片:其一,川军健儿们全部身着单薄的夏装,犹可清晰地感受到士兵们单薄的身躯,骨骼分明,瘦弱单薄;其二,士兵们大都背着斗笠,以此抵御风雨的侵袭;其三,士兵们没有鞋穿,光着脚整装,每晚疲惫不堪之时编织的草鞋就像救命稻草一般,只有行军和打仗的时候才舍得穿。对比侵犯广德的日军官兵的行军装备,日军头戴钢帽,背上行装充足,脚着军靴,右肩扛着枪支,枪支上带有尖长刺刀。严寒冬日,江南风雪凛冽,这样两支部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川军的奋勇拼杀精神可想而知。而在川军士兵的眼里,这些都不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残忍冷酷。满腔的保家卫国情怀在寒冷的时候就是一件棉袄,温暖川军士兵们的血液;高度的爱国热情在艰苦的条件下就是一双军靴,坚定日军士兵们的抗战意念。

川军的武器装备简劣,所有步枪,4/5为川造,1/5为汉阳造,且使用已久,质量太差,大都不堪使用。至于轻机枪,其数量甚少,每师多则十余挺,少则数挺而已。大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炮、野炮、重炮一门都没有,高射机关枪和战车防御炮等更是前所未见。少有的轻机枪和迫击炮也是川造的,质量上难以同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相比,更无法同日军先进的武器相提并论。通讯装备也极不健全,旅、团均无通信兵的编制,旅以上才有无线电。军、医院,师、旅、团配有卫生队,但缺乏新式器械,担架都是用木棒和绳索绑起来的。军、师没有辎重部队,集团军没有兵站。

抗日战争期间,汉阳造是中国军队主力武器之一,口径7.92毫米,全长为毫米,全重为3.千克(不含刺刀),枪管长为毫米,表尺射程为米,该枪的供弹具,膛线,膛线缠度同汉八八式毛瑟步枪。汉阳造所用子弹全长8.厘米;弹头圆头,被铜镍合金覆盖,长3.厘米,直径为0.厘米,重克。如此简陋低级的武器,同日军优良武器相抗击,可谓以卵击石。然而,川军士兵们不畏强敌,奋勇厮杀,激烈无情的战场上,士兵们的身躯是最脆弱的武器,融合高尚的爱国情怀,又是最坚强的武器。一个个士兵倒下了,一抹抹鲜血洒向深情的祖国大地,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国之山河的信念,在鲜血的映射中更加铿锵有力。川I兵们前仆后继,广德一战,其誓死守卫祖国每一寸山河的牺牲精神撼动天地。

(二)对川军牺牲将领饶国华的历史考证。

饶国华,名厥卿,字弼呈,年出生于四川I资阳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苦,幼年丧父,由母亲陈氏替人织麻纺纱将其抚养成年。他天资聪颖,娴熟诗书。辛亥革命爆发后,饶国华投笔从戎,在川军开始戎马生涯,以骁勇善战著称。他待人宽厚,生活节俭,自小研读《孙子兵法》,以护国、卫民、爱兵自勉。年11月底,在率川军参加广德抗日战斗过程中牺牲。

1.对饶国华战斗地点的历史考证

11月23日,日军第十八师团、第六师团及国崎支队侵占吴兴、长兴等地后,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疯狂地向广德进犯。24日,中国军队第一四五师开赴广德,师长饶国华即刻令部队前往广德以东的界牌布置兵力,修筑工事,以固守广德和确保飞机场的安全。

25日,日军逼近界牌,一四五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饶国华身先士卒,镇静指挥,苦战半日,击退了敌军的进攻。26日,日军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广德一带,川军所筑工事大部分被摧毁。28日,日军以装甲车、坦克开道,沿广泗公路蜂拥而至,界牌失守。一四五师退至广德祠山岗阵地继续坚守,组织反击,发动群众将木材、门窗、桌椅、砖石等物堆放在公路之中,以阻击敌人。29日,日军进攻祠山岗受堵,纷纷下车清理路障。饶国华抓住战机,令埋伏在大松林的守军集中火力猛烈袭击敌人。日军受到突袭,迅速加大火力,一四五师被迫后退,祠山岗被日军占领。日军乘胜追击,猖狂追击广德县城的川军,川军浴血奋战,终因装备低劣,后无增援,加上刘儒斋团违抗师令,擅自撤退,川军伤亡惨重,广德于30日失守。

回想当年中日两军在祠山岗低丘岗坡上发生的激烈战斗,现如今已化成尘埃,落定在泥土中。建国后广德县政府考虑到此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合种植茶树,即砍伐掉茂密的松林,在此处兴建省茶场。经几十年的修建,此地已成为片片青绿的茶园,尽显清新、和平的景象,战争遗迹无存。

2.对饶国华牺牲地点的历史考证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11月30日,广德失陷,饶国华痛恨广德要地从自己手中失陷,于当夜愤恨自戕。然而,学界对饶国华将军牺牲地点及情形的说法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饶国华在广德城东门盘坐于卧毯上自戕。11月30日晚,饶国华带领卫兵连摧毁日军存放在飞机场仓库内的油气桶,回到广德城东门外,提笔写下了致家属及唐式遵总司令、刘湘司令长官的信。他对广德失陷痛愤交加,让卫士铺好卧毯,饶国华双腿盘坐在卧毯上,朝日军方向疾呼:“威廉第二如此强盛都要灭亡,何况你小小日本,将来亦必灭亡!”话音刚落,饶国华怒目而视日军方向,用随身配备手枪自戕殉国。孙宅巍、李德英合著的《黑色一二一三——南京大屠杀最新揭秘》,于殿宝等合著的《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采用此种看法。

第二种说法是饶国华在大树下自戕。《铁血川军》一书描述道:“年仅44岁的饶国华盘膝坐于一棵大树下,最后深情地凝望了一眼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然后缓缓地,带着极度的悲愤,从腰间拔出手枪,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第三种说法是饶国华在竹林里自戕。饶国华写完致刘湘的绝命书后,让卫士顾元兴去休息,于11月30日凌晨2时,独自一人向房后的竹林走去,当师部人员听到枪声赶去查看时,饶将军他已背靠修竹,血沃劲草,以身殉国了。支持此看法的主要有书籍《川军出川抗战纪事》(此书称对饶国华的记述是根据饶国华的女儿饶毓秀回忆材料所编著)、《广德县志》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研究馆员戚厚杰先生等。

另外,许多学者概以“愤而自戕殉国”含糊而过,对其具体牺牲地点与情形未加考证,如《川军抗战亲历记》中写道:30日晚上,饶将军在弹尽粮绝,人马伤残,困乏已极的情势下,给刘湘写了绝命书,倚案沉吟良久,复起身在卧室内来回踱步,到30日凌晨2时许,竞拔枪自戕,以死报国,时年仅四十三岁!《四川军阀史》记载道:“11月30日晚,饶国华怀着惭愧和悲痛的心情挥泪写下绝命书后举枪自戕,以死报国。”《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史》则以“含恨给刘湘写了一封遗书,尔后举枪自戕,以身殉国”而概言之。

综上而言,笔者同意第三种说法,11月30日,饶国华退守至十字铺,十字铺位于广德城西北方,广德城被日军侵占,饶国华不会再回到广德城东门外铺好地毯而自戕,且广德及十字铺一带多为竹林,是中国竹乡之一。所以,笔者持第三种看法,认为饶国华是在竹林里自戕殉国,时间大概是11月30日凌晨时分。当然,关于饶国华将军在广德战场的具体牺牲地点有待继续考证,发掘新史料。

3.对纪念饶国华将军的历史考证

饶国华殉国后,他的遗体“由其胞兄饶质彬(一四五师部副官)运出战区”,“运至汉口,始再改装一金匣交民生公司之‘民俭’轮转运回川,”经重庆上岸,陆运至其家乡资阳县,奉安于甘溪沟国葬墓园。“只要是他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就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饶国华遗体途径各地时,均举行了公祭仪式,芜湖、芜湖、宜昌、万县、重庆、成都及资阳等地举行了盛大的追悼、公祭大会,国民政府、各战长官部、各机关学校、民间团体等也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各地报纸连日用特写、专题、评论等形式作了大量的报道:《二千余人吊国殇,各界追悼饶国华》、《饶国华忠骸抵渝,本市各界今到江干迎祭,殉国经过可歌可泣,雍容遗像万人争睹》、《悼饶国华将军》……各界敬献的花圈、祭文、挽联“罗列夹道,触目墨花,婉如泪点,香绕烛泣,哀悼忠魂。”将军的家乡资阳更是拦灵公祭,乡里要求集资公葬,表达了他们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心情。12月,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饶国华追悼大会,追晋饶国华为陆军上将,准予国葬。年1月23日,其遗骸安葬于资阳县甘溪沟。年,成都市中山公园铸造饶国华将军铜像一座,树立了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字的“饶上将国华纪念碑”。

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了资阳县人民政府于年8月12日呈请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的报告,表示同意追认:“原国民党陆军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在抗日战争中,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安徽省广德县抗击日寇十八集团军牛岛师团的战斗中牺牲,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生动体现,也是饶国华烈士的殊荣!

为了更好地纪念饶国华烈士,资阳县人民政府特地地拨出了专款,在甘溪沟重新整修了烈士的陵墓。年1月20日在墓地举行竣工典礼时,县委副书记到会致词,给饶国华以崇高的评价和赞誉:“饶国华烈士尽管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但他的抗战光荣战史,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仍然留存在我们心中,如同万古不废的江河一样,必将继续浇润着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

二、对广德抗日战斗军事设施的田野调查

军事设施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工程建筑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备的统称,包括军事训练场、军事基地、军事防御工事、军用通信枢纽等内容。

笔者成长于广德,亲朋好友亦在广德,为调查与访问提供了人脉资源。笔者详细翻阅了《广德县志》等地方资料、档案室资料,在广德县委党史办资料搜集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广德抗日战斗期间的主要军事设施。查阅、分析史料之后,决定对广德抗日战斗军事设施分别进行田野调查。根据广德城墙的旧址,笔者在哥哥高术武陪同下,环绕广德护城河,对比城墙古今变化;在朋友陪同下,登横山,寻找防空洞,置身其中,观察测量,感受曾经的恐惧;在哥哥高术武帮助下,寻找广德军用飞机场,进行遗址考证,并走访当地居民,了解飞机场遗址的变迁。

(一)对广德城墙的田野调查

古城广德于宋淳熙六年()由郡守赵希仁始建城门六座,有楼,内设子城。元至正十六年()六月,朱元璋部将邓愈克广德,朱元璋下榻广德城郊祠山,观察到宋代建造的广德城楼已经毁坏,遂令元帅赵继祖、邵荣领军修筑城池。城围8里,高15尺、宽8尺,有六门,除南门外,其他都凿有城壕,濠阔16尺,深6尺。这6座城楼分别为:东门日“迎春”,南门日“明威”,西门日“崇德”,北门日“阅武”,东南门日“石溪”,东北门日“常州”。随着朝代更迭,各朝战事时有发生,城墙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明嘉靖三十二年(),县政府重新修砌砖墙、城垛,以石砌城门,设窝铺,派兵把守、巡夜,高度重视广德城墙的守卫作用。清康熙三年(4),朝廷重新扩建广德城池,城周扩为9里13步(每步5尺),城楼飞阁高耸,城墙雉堞齿立,墙里有马道,另外将原先的6座城楼改为5座,更名为:东门日“熙春”、西门日“安贞”、南门日“丽正”、北门日“拱辰”、东南门日“钟秀”,东北水关不设。咸丰五年(),城河再次流浚,阔1丈4尺,深1丈2尺。及至民国初年,时有维修。

年11月,广德抗日战斗打响,中国川军凭借广德城墙有利的地势,与日军展开艰苦的拉锯战,日军动用精良的战车炮轰广德城墙,致使30日广德城被日军攻陷。之后,日军利用广德城墙据守之,向中国军队持续进攻。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军队反攻广德,驻广德的日军逃向芜湖一带,第三战区司令部及安徽省政府遂命令广德县政府将城墙、碉堡限期拆除。年4月13日,县政府调集5个区民夫将利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藏库、城楼、城墙全部拆除,5月30日,城墙拆除完毕。

年10月,日本侵略军第四次攻陷广德,扶植建立伪政权,准备长期占领广德,为加强城防,日伪强迫民夫在城墙的墙基处编筑竹篱,以代替原有的砖石城墙。年12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广德县政府又征派民夫沿城墙墙基建筑碉堡,夯筑土城墙基,每间隔1丈留一射击孔,险要处筑机枪掩体,以防游击队攻城。建国初,土城墙毁,县人民政府于原来城墙墙基处修建环城公路。

现在已经没有遗址可供考证,而广德城护城河未经改道,笔者于年4月3日在哥哥的帮助下,沿着广德城护城河走了一圈,虽然无法找寻年广德城墙的遗址,但可感受到广德城抗日战斗历史。

曾经。广德城墙庇护着广德人民;如今,广德护城河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滋养着广德人民。战火的痕迹一丝未留,平静的河水映照着今日广德和平之景。轻轻拨动一下河水,年日军侵犯广德的血雨腥风又浮现在我的脑中,我并不是想要打乱这和平与美好,我只是翻开书中没有的记载,记录下家乡被侵略的历史。

(二)对广德防空工事的田野调查

抗日战争初期,广德设有防空监视哨,在县城遭遇日军空袭时,广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即鸣笛报警。广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由县城富商赵少丞等人于年集资成立,为广德城供应照明。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守卫广德、保卫广德人民,广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担负起空袭警报的重任。广明电器规定:第一次鸣笛为空袭警报,第二次为紧急警报,第三次为解除报警。年12月28日广德沦陷期间,光明公司被日军纵火烧毁。年1月,日本侵略军逃离广德后,县政府又在原县衙鼓角楼楼基悬挂一口从“天寿寺”移来的大钟,日机来袭时,撞钟报警。防空警报拉响后,广德市民即迅速躲进防空洞中。广德县城内筑有防空壕11条,防空洞13个,可容纳余人。空袭警报响后,广德民众一哄而上,躲进防空洞里,避免被日军飞机肆意丢下的炸弹炸伤。

目前,广德于年抗日战争期间修建的防空洞只保留一座,位于广德横山上,现在已经被竹木树草所掩藏,若不仔细寻找,已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和平年代到来后,它们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终究有后人去拨开它周围的树木,探索这些绿色树枝下隐藏的历史。政府考虑到市民的安全问题,现已将进如洞内的人口封住,出口处仅留下最后的五米通道,让后人缅怀历史。年笔者在朋友的协同与帮助下,寻找到防空洞的出口踪迹。巍巍横山,百年树木不乏其数,新枝不断抽出,广德人民视此为度假休闲之宝地,时有车辆穿梭、人群徜徉。而那曾经在反侵略战争中庇护广德人民的防空洞静静地躺在横山之上,将那段悲惨的历史掩埋。当我再次爬上横山,不为登高以望远,也不为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相反,迈着沉重的步伐,我在寻找当年的战争遗迹,感受当年的悲惨。

撩开层层树枝,站在防空洞出口面前,防空洞虽已残破,犹能体昧战争的残酷。一眼向洞内望去,五米长的出口,即使有光射入,仍旧暗得让人紧张。若防空洞没有被封住,置身其中,一定寒毛耸立,颤颤发抖。走进洞里,试着想象外面日军的轰炸机呼啸而过,掷下炸弹,轰轰巨响在身边不远处腾空而起,避难者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在拥挤不堪、呼吸困难的人群里,紧紧闭着打颤发抖的眼皮。小孩的哭喊声、大人的沉重呼吸声,在黑暗里显得异常嘈杂,气氛更加令人绝望。担心下一秒炸弹又在周围崩裂,担心炸弹击中这薄薄的一层水泥墙,担心自己和亲人在这里永眠。抱着希望,祈祷日军的轰炸结束,祈祷,再祈祷,强忍着泪水,抓紧身边的亲人的衣角,逼迫自己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而脚下的大地似乎也无法保持镇静,震动着、颤抖着。睁开双眼,恍然刚刚的设身处地是如此地逼真。缓过神来时,拿出工具拍照、测量。

经测量,横山防空洞出口处横截面的内高最高约为2.2米,整体最高为2.4米左右,内宽约为1米,外宽约为1.4米,长度因被封锁无法考证。由此看来,广德横山防空洞较小,能容纳的人数很有限。年横山周围有西关街,是繁华街道,居住人口较多,仅凭横山防空洞是难以容纳下周围众多的民众的。广德城内防空洞所能容纳的民众数远远少于广德人口数,可想日军飞机轰炸时,仍有众多民众无法躲进防空洞中,只能曝于轰炸危险之中。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国民政府备战不足,抗日工事不够完善之余,民防工事也不尽如人意,无法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

时光荏苒,笔者出于研究广德抗日战斗史的目的,对广德城墙和广德防空洞进行了田野调查,无论是环绕广德护城河感受广德城墙的旧址,还是身临广德防空洞内感受日军飞机隆隆盘旋声和掷下炸弹的轰然巨响,都是笔者个人主观的试想,而战争远去,当下和平是客观实在的。同样地,防空洞遗址是客观存在的,防空洞作为广德抗日战斗的军事设施保护了广德人民的生命安全;广德城墙作为防御工事发挥抵抗日军进攻的作用也是客观的。然而,在日本侵略军炮弹的轰炸下,广德城墙和防空洞的屏障作用微乎其微,未能有效发挥防御作用守住广德城。日军集中力量轰炸广德地区的军事设施,是导致广德城失陷的原因之一。

(三)对广德军用飞机场的田野调查

广德军用飞机场始建于年冬,时称飞行场,位于广德城东东乡十里沟(今双河乡桃园村南),占地余亩。时任县长王树功下令广德县各乡镇摊派民夫修建飞机场场坪。修成后,南京国民政府派人员验视,认为飞机场狭小不适用,遂废弃之。国民政府要求重新选址,于年10月30日,改在广德城北郊高湖保邓家村修建军用飞机场,年底场坪竣工,总面积亩(约合8万平方米),场长张锡富。时任县长周崇颐竞不顾国家利益,贪污施工款项3万余元,事发后周崇颐已经调离广德县,此事不了了之,影响了广德军用飞机场的建设进度。为设置军用机场的电台设备,国民政府征用位于广德西郊朝斗坊的育婴堂。因机场房舍及其他建筑设施未竣工,机场启用时在场部和城内两处办公,有通信电台1部,医务室设在城北三里店杨小圩子村内。年,王、肖、陈三家联手承建广德军用飞机场附属工程。王家和肖家为广德县木工业的主要领头者,两家各有工匠20余人;陈家是广德县四大瓦工业主之一,有大小工匠30多人。由这三家承办广德军用飞机场附属工程的建设,以确保其整体质量。飞行场全部建成后,场坪南端有12米高、能容10架飞机的机库1座,附近有平房百余间,南京教导总队的1个连担任机场警卫任务。从年起,机场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有了较好的装备,加强了防空监视,机场警卫连也有了比较先进的装有瞄准仪的高射机关枪和机关炮。8月,中国空军第二飞行大队(轰炸大队)进驻飞行场。二大队装备27架诺斯罗普-2E轻型轰炸机,淞沪会战爆发后奉命参加对日空战,是中国空军轰炸上海吴淞口、杭州湾等地的Et军及日舰重要基地之一。中国空军从广德穿云破雾,奋飞长空,迎战日军,血染苍穹,在抗战史上写下慷慨悲壮的一页。

中国国民党空军第二飞行大队参加淞沪对日空战后不久,调离广德。11月30日,广德城被日军占领后,飞行场遭到严重破坏。年7月7日,县政府奉令调集民夫将飞行场破坏。数年后,广德军用飞机场被复垦为田,其四周壕堑及残存飞机库棚建筑物一角,今仍历历可见。年9月26日,笔者在哥哥高术武的陪同下,赴中共广德县党史办公室查询资料,得知飞机场遗址位于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周家村邓家村自然村无量溪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今,飞机场停机坪及跑道已全部改建为农田,仅存一座砖混结构的地面联络指挥碉堡楼。

年4月3日,笔者亲赴广德军用飞机场遗址,环视四周,碉堡楼屹立在农田和民用楼房之间,后面有40年树龄的参天大树、废弃的土房两间。据保护此座碉堡楼的老人傅贤友介绍,日军于年初离开广德城,广德军用飞机场已经被毁,剩下几座指挥飞机起降的碉堡楼,碉堡楼之间有蓬桥连接,机场周围几百米全是水泥平地。建国后,机场被拆除,水泥平地被毁,开垦为田地,如今已是遍野油菜;几座碉堡楼用作村子的小学教室。后村民为谋生而拆除碉堡楼,卖掉钢筋以换取钱财。傅贤友认识到飞机场遗址的价值,坚决不允许拆除其居住使用的这座碉堡楼,故今仅此座保留。20世纪90年代,南京军区派人过来调查,欲修复广德军用飞机场。在傅贤友的引导下,调查人员走访村庄,协调村民迁移事项,后不知何因,修复之事不了了之。历经80年沧桑岁月的广德军用飞机场,时至今Et已演变成农田千亩、油菜飘香、稻禾肥壮、楼房林立的美丽村庄,唯有一座碉堡楼破旧不堪,被闲置过,用作过教室,居住房(碉堡楼安上了铝合金窗子、电灯,贴有对联),现已废弃。

广德军用飞机场是广德抗日战斗的重要军事设施遗址,在年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空战作用。日军进攻广德期间以广德军用飞机场为轰炸重点,致使广德军用飞机场遭到严重破坏,削弱了中国空军力量。广德城被日军侵占后,飞机场被付之一炬,后一直荒废,甚为可惜。如今置身于残破的广德军用飞机场遗址内,广德军用飞机场的原貌、规模、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空军是如何在这座碉堡楼里指挥飞机协助陆军抗击日军的,日军三番五次袭扰广德城,轰炸广德军用飞机场的轰然巨响,我们都已经无法想象。当下,我们需要反思:如此重要的军事基地,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德军用飞机场为何只剩下了一座碉堡楼?及时保护广德抗战遗址是维护广德地方文化与历史完整性的必要手段,是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形象生动的教材,申报“民国广德军用飞机场遗址”迫在眉睫。

广德抗日战斗已经过去70多年,年的枪炮声已经停止,被日军炸成一片废墟的广德城已经重建,经历过民族灾难的广德人已经越来越少,被岁月尘封的广德抗日战斗历史却不能永远忘却!历史考与田野调查以发掘历史原貌是一种新鲜的有效的研究方法,笔者将继续搜集资料,考证调查,以期充实广德抗战史的研究。

[1]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出川抗战纪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第51—52页。

[2]笔者根据《川军出川抗战纪事》《四川军阀史》绘制。

[3]骆周能:《简记广德、泗安战役》,载于《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南京保卫战》,中国文史出版社,年版,第页。

[4]胡秉璋:《记太湖、泗安、广德之战》,载于《川军抗战亲历记》,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和《南京保卫战》年版第页。

[5]林海、陶英:《铁血川军》,解放军出版社,年版。

[6]诸葛丹:《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饶国华将军》,载于《抗日战争史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7]罗明萱、徐梅墉:《缅怀抗日殉国的饶国华烈士》,载于《川军抗战亲历记》,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8]匡珊吉、杨光彦:《四川军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9]中共广德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史——(—)》(第一卷),年8月内部出版。

[10]《国民公报》,年12月20日。

[11《MZD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第页。

[12]诸葛丹:《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饶国华将军》,载于《抗日战争史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13]于殿宝、刘海明等:《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第一册),吉林人民出版社,年版。

[14]川府函[]号文件,转引自诸葛丹:《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饶国华将军》,载于《抗日战争史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15][16]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合编:《川军抗战亲历记》,四川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第页。

本平台图文编辑徐厚冰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