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里的印记文/刘同福诵/苡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2.html
百年青岛,不算古老也不年轻,年建置,历经世纪风雨,岁月沧桑,留下了诸多历史印记,其中重要的一处就是“里院”。从空中俯瞰青岛,你会看见一大片由红色几何形状构成的建筑群,那就是里院。一个里院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独具老青岛风格的联排木楼,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邻居,鸡犬之声相闻,喜乐烦忧共知,简单平实的日子,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你想撩起老青岛的面纱,看一看这座城市的过往,里院绝对是不能忽略的地方。为了满足人们探求城市历史,延续传统文化的需求,青岛新近打造了一处具有怀旧意味的文旅景观——“广德里”。这“广德里”的名字,就是从青岛著名的老里院“广合里”、“成德里”中各取一字而成,蕴含着“广而厚的道德”之意。亦是一组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从这一年的三月开始,胶澳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青岛”。“广德里”不仅延续青岛独特而富有底蕴的里院文化,更为人们展示着青岛这座城市跌宕起伏的历史。
“广德里”建在青岛火车站广场东侧的地下,可由地铁口直达,面积平方米。它以青岛特有的里院文化及建筑风格为核心设计理念,集民俗、非遗、美食、娱乐、文旅等概念于一体,是一处可供怀旧、逛街、品味和购物的新型文旅综合体。走进广德里,人们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上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的青岛。典型的老青岛里院布局,波罗油子马牙石路,虽有些暗黄但暖意融融的灯光,怀旧小火车,老邮筒,老电影商业广告及老电话亭等一步一景。沿着复古的“石板路”行走,古色古香的影楼、杂货铺、理发馆、茶叶行、小饭馆……,眼前的景物让人浮想联翩。我不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来这座城市定居也不过十五六年的时间,可看到那些青岛的老景物,依然感到十分亲切,也会生发出许多联想。那辆停放在路边的黄包车,有人拉起来,模仿民国时期的车夫和乘车的旗袍女,再现当年的老场景,那一幕让我看到了以往只在小说和影视剧里看到的情形,眼前便浮现出老青岛上世纪初的那种繁华和各色市井人物,更加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广德里最让我心生感慨的是,这里收藏陈列了许多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最能唤起心底的记忆。就说那典型的“三转一响”吧,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曾经是那个年代美好生活的标志。记得小时候在东北老家,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大国防”和“大金鹿”就很受欢迎,因为车子是“脚闸”,丰常适合山路骑行,特别是遇到大下坡的时候,用脚闸控制车速,即便当又稳妥。家里一直想买一辆那样的自行车,可那个年代,这类商品是要凭票购买的。直到七十年代初,我参军到吉林市,当兵三年后,才托团里一位老首长,要了张地方商业局发的票,买了一辆“金鹿”自行车寄回了家,那辆自行车家里一直用了许多年。如今,在青岛已经难得见到骑自行车的人了,街道上整日里都是穿梭往来的小汽车,“大国防”、“大金鹿”已经不见了踪影,可它承载的那段岁月,却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广德里收集陈列的那些老物件,虽然褪尽了往日的光彩,却能让人捡拾起那些时光碎片。在一台老缝纫机前,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家里有一台标准牌缝纫机,一家老小的四季衣装,全是母亲踏着缝纫机做出来的,那缝纫机“哒哒哒”的声响,曾多少次伴着年少的我进入梦乡。在一面陈列着多台黑白电视机的墙前,我感叹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记得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了,我在军政治部工作,那时全政治部只有宣传处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到新闻联播的时间,我们那些单身汉就凑到那台电视机前,边看边议,热烈非常。而今,电视机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彩色高清电视几乎家家都有,而且屏幕越来越大。老物件可以让记忆重现,但不会让时光倒流,只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广德里”作为一个文旅综合体,不仅可以让人感受百年青岛的时光交错,还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各种美食可供品尝。这里共有积庆里、泰福里和九如里三大美食区,青岛啤酒、麻辣烫、王姐烧烤、吕氏拉面、老青岛馄饨、姜北羊肉串、小芳羊肉粉、乳山生蚝等众多美食在此亮相,在古韵流芳的里院环境中,静享风味独特的美食,也是件很惬意的事。百年青岛,如今已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高耸的楼宇,繁闹的街区,立体的交通,川流的车龙,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但“红瓦绿树、里院风情”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那里有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随着时间的积淀,这样的印记会愈显珍贵。刘同福(北风轻轻吹),年少从军至退休,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某部政委。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爱摄影、写作,作品常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青岛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杭州图书馆朗诵团团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