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王国之谜(2)
张超
2、《徽州府志》
彭泽修、汪舜民纂《徽州府志》,是第一部以“徽州”命名的府志,也是明代志书佳作之一。彭泽(-),字济物,号幸庵,陕西临洮府兰州(今属甘肃)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刑事郎中,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弘治十三年(年),出任徽州知府,革除弊政,百废俱兴。修补学官,修建紫阳书院,课读诸生,拔其优异者进入府学,倡导文教,纂修《徽州府志》。汪舜民,字从仁,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明成化十四年(年)进士,官陕西按察御史,屡迁至右副都御史、勋阳巡抚。《徽州府志》书成于弘治十五年(年)。
卷之一《地理一·建制沿革》:“汉元封中改鄣郡曰丹阳,而使都尉分治于歙。鸿嘉二年,以黟为广德王国,寻废。元始二年,复以为广德王国,废于王莽改黟曰愬卤。东汉复为黟。……晋太康元年,以广德故国为广德县,隶宣城郡。…旧志因汉以黟为广德夷王国,遂为古广德县及今析置建平县俱为黟故土。殊不知,今广德已为州,并所领建平县,去黟甚远,中限宣城、宁国、太平三县之地,且按史传及广德图志,广德之建置沿革,与黟绝不相关。或者夷王分封,本在广德而食采则在黟,故旧志误以广德为黟土耳。若我朝宗室封国在东,而之国在西者,亦有之。岂可以广德为黟土乎?”
卷之一《地理一·建制沿革》:“黟县。鸿嘉初,以黟为广德王国,废于新莽,改县为愬虏。东汉复为黟。”
卷之四《封建》:“汉广德夷王云客,孝景皇帝之八世孙,别自中山靖王胜。中山自靖王五传,绝四十五岁。成帝鸿嘉二年六月,乃以黟为广德王国,立云客为王。立三年,薨,谥夷王。无子,国除。广德静王伦,孝景皇帝五世孙,别自广川惠王越。广川自惠王四传国,除者十五岁。平帝元始二年夏四月丁酉,以故广德国立伦为王,奉惠王后。四年,薨,谥静王。居摄元年,王赤嗣。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关于广德王国的信息与《新安志》基本雷同,仅有空洞的广德王世系和广德王国封地,并无广德王国都城及其他有关信息。但是《徽州府志》对《新安志》进行了补充说明,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一个历史上出现很多次的封地与食采不在同一地点情况,广德王国封地在广德,而租税在黟县。按照此种理论,古代黟县境土不至于包含广德(含建平)合情合理,而以故广德王国建广德县也是自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