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斌来源: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9月初,存量农户贷款达到3.36万户,贷款金额突破61亿元,户均贷款余额18.29万元——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广德农商银行扎根三农、开拓进取,在这方仅有52万人口的土地上,以“三重加法”提纲挈领,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德本土的具体推进注入了强劲动能。“信用体系+整村授信”让普惠金融落地生根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难把控都是制约乡村市场信贷投放增长的主要阻碍,“农户想贷找不到银行,银行想借但担心违约”一度陷入了看似无解的境地。庆幸的是,早在年即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规范的广德农商银行,对此类问题自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简洁的说,就是持之以恒地为我市农户建立经济与信用信息档案用于进行‘预授信’,以便在农户提出具体的贷款需求时,我们可以更快、更精准、以更低的利率为其授信。”该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汪华武介绍说,“同时,为了鼓励守信行为,我们配套出台了从‘信用示范户’到‘信用村’再到‘信用乡’的评定与激励办法。得益于此,我们的农户贷款不良率一直很低。”作为消除农户与银行之间信息壁垒的有效工具,信用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正是实现整村授信。“相较于直接给全体村民授信的‘大水漫灌’,我们选择逐户做起、不断积累,这既符合农户的真实需要,也有助于我们的风险把控。”该行东亭支行负责人卢伟解释说,“信用体系打好了基础,整村授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绝不会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据悉,东亭支行服务范围内的颂祥村目前农户授信率突破73%,用信率突破60%,且不良贷款率仅为0.06%。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户,授牌“信用示范户”户、“信用村”64个、“信用乡”2个,推广“整村授信”试点两处——践行普惠金融任重道远,而广德农商银行仍在提升乡村客户贷款可得性与优惠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银村互动+贷款创新”助特色产业迸发活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广德农商银行高度注重从村支两委借力,运用其人缘地缘优势拓宽面向广大农户、特色产业的贷款需求对接渠道并同步强化风险信息采集。“当然,我们绝不会只知索取,不知回馈;我们同辖内行政村一直保持着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该行分管副行长夏远达就“银村互动”的具体形式进行了简短说明,“村支两委成了我们的‘编外客户经理’,我们则通过党建联盟、挂职‘第一书记’、金融宣教进村、农产品助销等多种互动形式逐步成为了他们的‘村务助手’。”有了村支两委搭桥引路,广德农商银行与众多乡村客户之间的业务合作便开了好头,但想要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农户贷款需求,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不可或缺。为此,该行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农户资金的运转周期、具体产业的用款特点等多重因素,大力推进贷款创新,为乡村客户提供了多套个性化方案:面向带头致富的农村能人推出“领雁贷”、面向“农家乐”产业推出“竹乡农家贷”、面向本地茶农推出“茶农乐”、面向种植大户推出“劝耕贷”、面向养猪大户推出“能繁母猪贷”……“银村互动铺好路,贷款创新促落实。想要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切实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不光要有一腔热情,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聚力攻克难题。”该行副行长夏远达如是说。“背包银行+综合服务”丰富三农业务内涵面对全面下沉、竞争加剧的金融业态,广德农商银行的服务乡村振兴之路并未局限于做优信贷投放一条,而是始终在探索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品质的新路径。在此背景下,“背包银行”业务应运而生。作为在新时期传承老一辈农金人“挎包精神”的载体,“背包银行”既指代能够办理贷款资料采集、社保卡激活、银行卡开立与改密、电子银行业务签约等常规业务的便携设备,同时也逐渐成了该行工作人员上山下乡、走街串巷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的代名词。“仅本年度,我行41个背包银行就已经为超过位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社保卡激活服务。”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兰岚补充道,“其中不乏大量偏远地区居民和高龄老人、住院病人等弱势群体。”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三农”客户的金融业务需求复杂多样,做好信贷支持是重头戏,做好综合服务则是加分项。在这样的共识下,广德农商银行以“背包银行”为基础平台,以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着上门服务的内容维度:4月初,独树分理处为春笋收购大户上门兑换零钱超30万元;5月末,祠山岗支行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商户上门办理“信e付”收款业务;9月中旬,邱村支行为刚考上大学的渐冻症患者上门办理助学贷款全套手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84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