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在大唐至德二年(年)九月,因唐肃宗讳恨安禄山,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州。其后有广德一县令张河,他的身世之谜在中国神异史上留下一抹重彩。
张河,河南谷熟(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由明经(科考)任广德令。据传,张河是阴世间掌管阴兵的头目已百余年。因在谷熟偶遇时任谏议大夫李源而托生回人世间。(光绪《广德州志·卷二十五·守令》)
李源,乳名李七,太原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处士,已故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司徒、忠烈公李憕之子。代宗时授河南府参军,转司农寺主簿。后辞官隐居,“山林以寄其迹,爵禄不入于心,泊然无营,五十余载。”卒于惠林寺。(《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李源传》)
我们在大略了解了张河与李源的基本情况后,再转入正题,看看他们两个人的一段奇缘。
李源在洛城北边的惠林寺居住,因为父亲李憕被安禄山所杀害,发誓不求功名利禄,不结婚,不雇用奴仆。晚春的一天,他独自呆在树荫下面,看见一个少年,手拿弹弓跑来。李源喜欢少年的风流俊秀,便主动和少年交谈,问少年的姓名和排行。少年说自己姓武,排行第十三,性情随和,不显露张狂。李源又问他住在什么地方。少年回答说,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没有固定的住处。李源的叔叔任福建观察使,李源准备去探望叔叔,武十三郎也说有事要往东去,和李源同乘一条船出发。
走到河南道谷熟桥,两个人一同上岸。武十三郎说:“我要和你分手了。”李源吃惊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本是阴世间的人,已经为我们国家管理阴间军队一百多年了,所以修炼凝结成人形。今晚,托生到张家成为一个男孩,十五岁考中明经,以后当县令一直到死。”又说:“你的福分也不大,到八十岁的时候,朝廷将聘任你当谏议大夫,再过两年死去。我七年以后,还会与你相见。”说完,已到达村庄,两人握手分别。是日,谷熟村姓张的媳妇果然生下一个男孩。
李源经年在闽南访亲游玩。等到李源回来,想起武十三郎的事,又找到那个村庄。看到一个小孩的体形相貌很像武十三郎,便叫:“武十三郎还认识我吗?”那个小孩回答说:“李七身体还好吗?”
后来宪宗阅读本朝的历史,感叹李憕和卢奕的功绩和遭遇。正好有人推荐李源,便决定任命李源作谏议大夫。李源有重病卧床不起,第三年死在惠林寺。武十三郎托生的那个姓张的男子,后来任宣州广德县令就是张河,卒在任上。
《太平广记》有载:
李源,洛城北惠林寺住。以其父憕为禄山所害,誓不履人事,不婚,不役僮仆。暮春之际,荫树独处。有一少年,挟弹而至。源爱其风秀,与之驯狎。问其氏行,但曰武十三。甚依阿,不甚显扬。讯其所居,或东、或西、或南、或北不定。
源叔父为福建观察使,源修觐礼,武生亦云,有事东去,同舟共载。行及宋之谷熟桥,携手登岸。武曰:“与子诀矣。”源惊讯之,即曰:“某非世人也。为国掌阴兵百有余年,凝结此形。今夕,托质于张氏为男子。十五得明经,后终邑令。”又云:“子之禄亦薄。年登八十,朝廷当以谏议大夫征。后二年当卒矣。我后七年,复与君相见。”言讫,抵村户,执手分袂。既而张氏举家惊喜,新妇诞一男。
源累载放迹闽南。及还,省前事,复诣村户,见一童儿形貌类武者,乃呼曰:“武十三相识耶?”答曰:“李七健乎?”其后宪宗读国史,感叹李憕、卢奕之事,有荐源名,遂以谏议大夫征,不起。明年,源卒于惠林寺。张终于宣州广德县令。
张河为阴兵掌管转世本是传说,早在唐广德年间的《广德神异录》中就有记载,该书是古代最有名的志怪故事集,影响中国志怪史千余年。李源偶遇张河的故事后来也被收录在《太平广记》、《独异志》等史书及历代广德州志。当然,这个故事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无稽之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时人以张河来褒扬李源的“可贯于神明”罢了。
(图文编辑:徐厚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