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期
内容提要:宣州窑是见于文献记载的安徽地区一处重要古窑场,多年来在古宣州地区发现了许多唐宋时期的窑址,这些窑址应该就是古宣州窑的组成部分。唐代宣州窑烧造青釉瓷器,其点褐彩装饰,具有自身特色。五代时期,古宣州的繁昌地区创烧了青白釉瓷器,胎体薄而细腻,其中部分精品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宣州窑”之名的由来
古窑址的命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窑址发现地命名,另一种是以古文献记载中的名称命名。“宣州窑”属于古文献记载中的名称,最早见于清代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宣州窑,元明烧造,出宣州,土埴质颇薄,色白。”a而民国时期黄矞的《瓷史》中则说:“宣州窑当烧于南唐有国时,盖宣州五代中为南唐所有,入宋改为宁国府,元明因之,遂无复宣州之号,是宣州瓷器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b这两则记载说明“宣州窑”一词在民间早有流传,但关于其相对应的年代似乎并不明确,民国人黄矞的分析更有道理,据《宋史》记载:宣州在南宋乾道二年()更名为宁国府c,那么“宣州窑”之名出现应早于南宋。
另外,《景德镇陶录》中征引了明代文人王世贞的一句诗“泻向宣州雪白瓷”,d不知是否因见有明代诗句,而该书把宣州窑定为元明时期?但如果查阅王世贞此诗全文,便会另有发现。此诗题为“谢宜兴令惠新茶”,有两首,其一:“宜兴紫笋(原注:阳羡茶名)未成枪,团作冰芽一寸方。白绢斜封亲拣送,可知犹带令君香。”其二:“中泠新水泼冰丝(原注:宋第一茶名),泻向宣州雪白瓷。念尔欲浇诗思苦,千山绿竹晓衙时。”e观全诗便一目了然,其一是感谢宜兴县令送茶之事,其二则以宋时第一名茶“冰丝”与名瓷“宣州雪白瓷”作喻。既然原注“冰丝”为宋时第一茶名,那么“宣州雪白瓷”也应当指宋代瓷器。
在唐宋时期的窑场中,有以州名命名的惯例,同一窑场可以有一处或多处窑址,分布在该州境内,如越窑、邢窑、定窑、寿州窑、洪州窑、汝窑、钧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等等。这些窑场大多既在古文献中有记载,也在考古调查、发掘中得以证实。不过,也有存在争议的情况,比如钧窑的烧造时代问题就有很多疑团。“宣州窑”也存在诸多疑问,虽然古陶瓷学者们做过很多论证f,但仍然莫衷一是。应该说,古宣州范围内所发现的窑址都可认为是“宣州窑”,这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二、“宣州窑”包括哪些窑址
安徽省的皖南地区多山地、丘陵,植被茂盛,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备陶瓷器烧造的良好条件。多年来在皖南地区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不少唐宋时期的古窑址,如繁昌县柯家冲窑、骆冲窑、绩溪县霞间窑、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宣城市山岗窑、小河口窑、歙县竦口窑、休宁县岩前窑、芜湖县东门渡窑、池州市百牙山窑、青阳县七星桥窑、铜陵市狮山嘴窑等等。当然,这些并不能全算作“宣州窑”,讨论唐宋时期的“宣州窑”,首先要明确唐宋时期宣州的范围。
图1:唐代宣州的范围(开元二十九年)
宣州历史悠久,东汉时即已出现“宣城郡”之名,隋代开皇九年()改为“宣州”。唐代的宣州辖地范围极广(图1)g,据《新唐书》记载:宣州领八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h而在唐代前期的一段时间里,溧水县、溧阳县(今江苏省南京市辖县)和秋浦县(今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等地)也曾归属于宣州管辖。北宋时期,宣州沿袭唐时旧名,至南宋乾道二年(年)更名为宁国府。按《宋史地理志》记载:“宁国府,本宣州、宣城郡、宁国军节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潜邸升为府……县六:宣城、南陵、宁国、旌德、太平、泾”i可知,两宋时宣州(宁国府)所辖范围有所缩小。
根据上述唐宋时期宣州区划的分析,皖南地区歙县竦口窑、休宁县岩前窑、绩溪县霞间窑应在当时的歙州境内,显然不属于“宣州窑”,特别要注意的是,绩溪县如今虽然属于宣城市辖县,但唐宋时期属歙州(后改为“徽州”)。另外,池州市和青阳县虽在唐代前期曾属于宣州,但唐永泰元年(),析宣州之秋浦县、青阳县、饶州之至德县设立池州。而皖南窑场都是从晚唐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所以池州市百牙山窑、青阳县七星桥窑也不应属于“宣州窑”。
据《繁昌县志》记载:唐代繁昌属南陵县,南唐昇元年间(—)割南陵县五乡置繁昌县,同芜湖县、铜陵县一并划入江宁府。而宋太祖开宝八年()平江南,以广德、芜湖、繁昌属宣州。j据《芜湖县志》载:唐代芜湖属当涂县,南唐昇元年间改吴之金陵府为江宁府,置芜湖、铜陵、繁昌三县。宋太祖开宝八年平江南,以广德、芜湖、繁昌属宣州。k又据《铜陵县志》记载:唐代铜陵属南陵县,唐末分南陵县工山、安定、凤台、丰资、归化五乡置义安县,治在顺安镇,属宣州。南唐保大九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地属昇州。宋代铜陵县属池州。l也就是说繁昌与芜湖在唐宋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属于宣州的,今繁昌县柯家冲窑、骆冲窑、芜湖县东门渡窑可以归属于“宣州窑”。铜陵在唐代至五代南唐前期属宣州,五代南唐保大九年后不再属于宣州,铜陵市狮山嘴窑为晚唐时期窑址,所以可纳入“宣州窑”。
之前有的学者把皖南发现的所有窑址,都归入“宣州窑”进行讨论,显然是不合适。通过上述分析,可将皖南的宣城市山岗窑、小河口窑、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繁昌县柯家冲窑、骆冲窑、芜湖县东门渡窑、铜陵市狮山嘴窑等窑址作为唐宋时期宣州窑的讨论范围。
注释:a(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七,《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年8月第1版,第页。
b(民国)黄矞:《瓷史》,《古瓷鉴定指南(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年7月第1版,第-页。
c参见《宋史》卷八十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d(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七,《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年8月第1版,第页。
e(明)王世贞:《谢宜兴令惠新茶》,《弇州续稿》卷二十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页。
f李广宁、董家骥:《皖南瓷器考古的几点思索》,《东南文化》年第2期,第-页;谢小成:《芜湖东门渡唐宋陶瓷窑址的调查——兼议“宣州官窑”》,《东南文化》年第2期,第-页;刘毅:《宣州官窑—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年第11期,第78-85页;杨玉璋、张居中:《宣州窑及相关问题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1期,第18-21页。
g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年10月第1版,第57-58页。编例说明中说:唐朝分幅图以开元二十九年(年)建制为准。
h《新唐书》卷四十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i《宋史》卷八十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j参见《繁昌县志》卷一,道光六年刊本,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
k参见《芜湖县志》卷一,民国八年石印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
l参见《铜陵县志》卷一,明代嘉靖刻本,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作者系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安庆市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制作:童达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