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见证工艺的演变沉浮。尘寰茫茫,不掩绝品的璀璨之光。系列纪录片《遇见工匠》以极富质感的光影对匠人指间的绝妙巧思予以展现,打捞岁月掩映的艺术精华,多角度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崇高内涵和人文哲思。
文
吕昕彤
近年来,以“工匠精神”为母题的人文纪录片层出不穷。一盏灯下的守望与传承,一双手间的辛劳与非凡,一个人心中的执着与热爱,娓娓道来的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信仰。
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遇见工匠》,在央视纪录频道《寰宇视野》时段播出。整个系列共分为五集的篇幅:《烧窑造器》《乐从中来》《金石之工》《纸上乾坤》和《锦绣华服》。摄制组把镜头对准中国及世界的顶尖手作匠人们,用影像追溯了他们最朴素的创作方式和最璀璨的艺术灵魂,彰显其“工匠精神”。
可以说,纪录片《遇见工匠》当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满怀着对坚守传统文化的手艺人们最诚挚的敬意。“观烧窑造器,听乐从中来,品金石之工,探纸上乾坤,赏锦绣华服”——每位传承古早技艺的匠人,都有着值得浓墨重彩的大美人生,也铭刻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赤诚爱意。
携手观众放眼世界
感知每位匠人的独特魅力
不同于纯粹的制作流程记录,或是相对单一的工匠传记故事,《遇见工匠》选择放眼世界,视野更为开阔,叙事节奏也更为明快:每集结合不同的工艺门类,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4位工艺匠人。在展现纷繁复杂、令人惊叹的制作工艺的同时,也携手观众,共同体味世界各地的曼妙风光和民族风情,探索手工技艺背后的人文之美。
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描绘下,精工细作背后的故事被一一道来:无论匠人们身处何方,无论他们制作的是什么,他们都在倾尽一生,专注于毫厘之间追寻造物的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打造着传世的精品。
“人类是喜欢沟通的物种,我们与另一个人产生关联的重要方式是音乐。为了保持这种关联,人类创造了乐器。”以此为出发点,第二集《乐从中来》把叙事分别定位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中国福州、意大利克雷莫纳以及中国上海,乐器类型包括吉他、管风琴、小提琴和古筝。节目在记录工匠技艺和理念的同时,还辅以音乐家们的采访,使得内容和情感都非常充实。为了更好地助力情感传递,《遇见工匠》选择以工匠的自述来展开故事线,解说词则主要用来辅助转场,更加凸显了每位工匠的个人魅力。
在西班牙的古城格拉纳达长大的吉他工匠爱德华多·杜兰·费雷尔,他的家族从年开始经营一家吉他老店。爱德华多自幼耳濡目染,父亲教育他如何驾驭工具,外祖父则引领他体会吉他的灵魂,全家人对久负盛名的弗拉明戈吉他心怀敬畏。带着这份敬畏,爱德华多直到从16岁时才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第一把吉他。如今,他也正在将制作技法传授给儿子。
面对镜头,这位吉他工匠充满热情地说:“没有人能做出完美的吉他,我们只能竭尽所能地追求完美。有时你觉得自己做出了一把完美的吉他,但下一把,可能更优秀。”在他看来,吉他里有制作者灵魂的烙印,自己每年做10把吉他,随便拿一把,声音都不尽相同,“但了解我的吉他手,都知道这是爱德华·杜兰·费雷尔的作品。”这也是手工制作的一大魅力,手艺人可以把自己的独特个性融入其中,用心投入毕生所学,静待一切水到渠成。
面临“机械复制时代”的冲击
他们坚守初心笃定前行
一方面,《遇见工匠》用影像记录艺术,而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揭开美好表象下更为深远的思考,毫不避讳地直面匠人们内心深处的困境,以匠人之口诉说他们的迷茫和不甘。
“那些制造瓷砖的机器,正在取代我的角色,我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但我认为总会有人怀着热情,投身于这一行。让彩陶艺术在这里实现复兴。”第一集《烧窑造器》首先定位在有着“瓷砖之国”美誉的葡萄牙,住在水城阿威罗的瓷砖工匠费尔南多·利马·卡瓦略做了一辈子手工瓷砖,他的女儿也受他感染,继承了他的手艺。在费尔南多看来:“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哪怕重来一次,我还会干这行。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制造”这件事似乎已经不必要用双手精雕细琢,耗费大量时间了,艺术品也仿佛正在逐渐“走下神坛”。本雅明曾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因为工业复制技术导致艺术品被批量复制出来,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灵韵”的消退,这使得艺术品丧失了高贵的光环,变得可以随意触碰。
那么,机器生产究竟能够完全消解传统、取代手工制造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人们常说:“瓷砖已经融入了葡萄牙人的血液当中,葡萄牙人以它为背景,欢笑、哭泣、拥抱、亲吻、道别,自如生活。”色彩斑斓的瓷砖遍布葡萄牙的大街小巷,展现着这个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天赋,尽显着属于这个浪漫国度的蓬勃生命力,同时也正因为有费尔南多这样坚持延承传统、日日夜夜在工作台前精描细绘的手艺人们,艺术才得以时续时新。
面临“机械复制时代”的冲击,《遇见工匠》向观众传达着属于匠人们不灭的初心:当今唯一能将清宫景泰蓝功法导入现代艺术美学的景泰蓝大师李佩卿;国家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文;龙泉青瓷国家级传承人徐朝兴;子承父业的工艺美术大师徐凌……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手工艺承载的,是文化的基因和力量,而每一件手工作品上,都寄托着工业制造的流水线生产所无法复制的那份至真至美的匠心。
历经岁月沉浮
如何让古早技艺焕发新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当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遇见工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