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初试不第,以叔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等县主簿,建德令等职。皇祐三年()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宛陵先生。参与编撰《新唐书》,为《孙子兵法》作注。著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
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
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
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
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
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
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
正如开轩辕,黄熊惭启姥。
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
祠后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
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
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
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
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
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录自《宛陵集》卷十四)
刘郎中,名已失考,字与权,康定元年()以郎中知广德军。
梅尧臣于天圣元年()至四年,随叔父梅询宦学于广德,因而对广德十分熟悉。诗文“城西大灵祠……血食宜簋簠”,对张渤在东亭化豕开河,李夫人挂鼓坛鸣鼓送饭,之后惊妻而遁等早期祠山神话故事有着较为完整的描述,该诗对祠山张渤神话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诗文中的“吴境河”,指张渤立志通津广德而开挖的运河——圣渎,运河起于广德县桃州镇富家村,向东横穿东亭乡,沿安吉县天子岗水库(已淹没),向梅溪方向延伸。目前,运河遗址广德县东亭乡段保存最为完好。
[明]周秉秀撰、梅应发续辑、胡廙重刊《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三《祠山广德王事迹》:
“始于本郡长兴县顺灵乡发迹,役阴兵,导通流,欲抵广德县。故东自长兴荆溪,凿圣渎(风俗呼王所开河为圣渎),长十五里,岸高七丈,至广德界青林塘。仍于岸侧先开一浴兵之池(今俗呼东亭湖),方三十余顷。寻广圣渎之岸迤逦而西,至杜杭庙,又十五里,阔二十二丈至十五丈,总三十里,志欲为通津于广德也。复于后村毕宅保小山之上枫树之侧为挂鼓坛,先时与夫人陇西氏密议,为期每饷至鼓鸣三声,而王即自至,不令夫人至开河之所。厥后,因夫人遗食于鼓,乃为乌啄,王以为鸣鼓而饷至,洎王诣鼓坛,乃知乌之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反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诣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狶,驱役阴兵,开凿渎河。王见夫人,变形未及,从此耻之,遂不与夫人相见,圣渎之功息矣。”
诸父:伯父和叔父,这里指作者叔父梅询,于天圣元年()起知广德军。
劭(shào)农:劝农,鼓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科薅(ho):修剪枝蔓,去除杂草。
豕(sh):狶,猪。指张渤化狶驱役阴兵凿圣渎的神话故事。
轩辕关:即轩辕关,位于河南省巩县、登封、偃师三县交界处,传为大禹治水时幻化为黄熊所凿。
簋簠(guf):古代盛装黍稷的祭祀器具,借指礼仪。
禊(xì):祓除不祥的祭祀。古代多于三月上巳临水举行。洛浦:洛水之滨。古人常在洛水之滨解禊,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王济诸人尝至洛水解禊事。”
莽卤:粗疏;马虎。
编注:张超
本平台图文编辑:徐厚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