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安徽省广德县新杭镇有个流洞社区,其实这社区是以流洞桥为名。流洞区、流洞乡、流洞镇、流洞街道……这些熟悉的名字已经成为过去,但人们仍然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
据清光绪《 广德州志 》(卷七)载:刘洞桥在州北四十五里,今谐为流洞宝,在大北乡非西北也,乾隆元年僧通彩通建同修,二十七年坦僧界明重募建,判官左宜有序。
从清末张光藻编撰《广德州志》之《胡志参裕志本州桥八十有九附新纂》中可知县判官左宜的《流洞桥序》:“一寿墙庄岸,祠治大北乡有流洞桥,其水自五花岩发源,由东湾趋建邑,陆道则上连宜溧,下达苏抗,实为桐郡之通衢,江浙之要道也,其地曹有石桥一座,乾隆元年庆云庵住持僧通彩通建暮修,一十七年溪涯致倾,今其徒孙界明重为修理,请董事十数人满募,首不逾年姜删观戚,因序之。时乾厘四十五年庚子冬,临川左宜……“
从相关史料我们大致可知,流洞桥,原来叫刘洞桥,以谐音传为流洞桥,并把当地保里叫流洞宝。该桥由庆云庵僧人通彩、通建始建于乾隆元年(年)左右。桥下河水源于原砖桥乡五峰村与新杭横岗村交界处的五花岩。五花岩,又名五老山,最高峰海拔米,是广德十景之一“五老摩空”。流洞桥历尽沧桑,几经修理。年12月建成流洞水泥桥,长58米,宽15米。年该桥被列入危桥改造项目,年1月桥面沥青摊铺全面完成,正式通车。流洞桥至今依在,而如今的流洞社区其历史建制及地名区域范围却大有不同——
流洞保,以流洞桥之桥名为保,其建制确切年代无从考证。清初,都下设保,与里并行。乾隆五十七年《广德州志》载:“州为坊十有六,为保四百二十有一。”洞桥保位列大北乡41保其中,这是流洞保有据可查的历史史料记载。流洞保从乾隆初至同治初年一直沿用;同治十年编制新册,按在城(即州治)并东南西北大小八乡重编为45都,里名及分布情况无载;民国元年()废州为县,广德县设9区,年1月,广德县保甲编组,流洞保地名一直沿用。
年1月广德县改设直属3个乡镇(景贤镇、高湖乡、凤井乡),4个区(流洞区、柏垫区、誓节区、邱村区、),流洞区始有其建制,并辖有流洞乡,流洞保列入其中。
流洞区辖4个乡:东亭乡设石媳、长湖、施村、东亭、颂祥、茂园、大塔、何赵、南来9个保;开化乡设朱湾、独山、赵杆、孙渚、杨邯、路南、博爱、永茂、界新9个保;流洞乡设大同、路西、流洞、杨公、广安、民治、南岗、北岗、新塘9个保;杭村乡设畔涧、乐业、横岗、杭村、王村、宁村、塘卡、乐群、涧东9个保。
年6月实施新县制,将4个区全撤,全县共设16个乡。撤销了流洞区,流洞乡依存。
年5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随即在全县设立6个区,下辖18个乡镇。流洞区辖流洞、开化、杭村3个乡。年7月广德县改成5个区、年3月设9个区、年3月设5区1镇等全县建制一直设有流洞区,并辖有流洞乡。
年10月撤销5个区,将85个乡合并为33个乡,设有流洞乡。
年2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设有流洞人民公社(相当于区)。年9月全县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9个人民公社(相当于乡),流洞公社辖7个大队。年6月,公社、大队分别改为乡、村。
年9月流洞改乡为镇,辖流洞、下里村、双庙头、东久、大施村、地村、王村、徐家边村委会,。年12月撤流洞镇并入新杭镇,流洞镇变成流洞社区。流洞村(自然村)一直没有更名。年8月流洞街道与周边村合并成新的流洞社区。
当地人们习惯把流洞(乡、镇、村)叫流洞桥,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流洞中学(曾经有高中部)、流洞大礼堂、流洞供销社、流洞农贸市场等等许多“老地方”,至今依旧沉积在老流洞人的记忆中……
资料来源《广德州志(卷1-7)》、《广德县志(版)》,图片来源于文章《我镜头里的家乡历史小镇一一流洞桥(朱家武)》,致谢!
本文作者:徐厚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