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团泾县县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紧紧把握新时代青年分布和发展特点,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以县级青联为载体,聚焦“凝聚、引领、培育、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拓宽交流渠道,让共青团在青年中更“有感”,让青年在服务大局中更“有为”。
凝聚力量,拓宽交流“新平台”。在前期筹备青联成立工作时,团泾县县委坚决克服“重精英、轻草根”的思维,力争扩大组织覆盖、优化委员结构,积极吸纳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优秀青年,努力实现让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代表在青联中有身份,让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青年社会组织在青联中有席位。泾县青联共有委员名,常委23名,主席、副主席5名。设立了农业农村界别,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界别,医药卫生、教育、科技、社会科学人才界别,金融、政法和经济界别共5个界别,在各界别中选取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联委员成为界别主席,并分别配备1名秘书长,负责联络委员,开展活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推报优秀青联委员成为团的十九大代表,多名委员获评省、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推荐委员成功申报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拓宽党政与青年的联系渠道,让青年风采越来越耀眼、青年声音越来越响亮。
深化引领,当好思想“领航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青联组织生活的鲜明主题,引导全县各界青年牢固树立跟党奋斗的理想信念。发挥青联委员带动作用,开展“强国志·青春说”青联大讲堂、“青联思想汇”等活动。依托青年之家,在全县11个乡镇及7个青年之家举办读书学习季活动,安排青联委员就近参与,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感受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共识。利用新媒体矩阵,持续深化“网上共青团”品牌工作,发布学习平台链接及有关指引,引导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主动学习,不断加深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整合资源,服务青年“增活力”。推动实施《宣城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在泾县落地见效,成功申报安徽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结合青联界别优势,为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团队对接相应资源,涵盖红色教育、文旅写生、义务支教、非遗研究等多方面,帮助实践团队快速对接。精准服务的同时向外界大学生宣传、推介泾县,暑期共有支高校团队,名学子来泾参加暑期实践。实施“我为青年办实事”活动,发挥各界别委员专业优势,依托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搭建青年婚恋交友平台,开展“姻”为有你“才”居泾县——泾县年新春交友活动青年人才专场,60余名青年参加,推动青年树立健康婚恋交友观。
服务大局,带领青年“添动力”。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泾县青年联合会界别活动的通知》,明确青联活动以分界别开展或联合开展的形式进行,各界别可围绕创新创业、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结合本界别专业特点,自定主题,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3月,举行“青春下午茶”——青年人才沙龙活动泾县青年联合会专场,40余名青联委员齐聚一堂,结合本职工作、分享个人感悟、共话泾县发展,现场促成有意将露营爱好转变为新业态的青年企业家们组成“皖南拓荒者联盟”,共享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全国青联助力乡村振兴大会号召,充分发挥县青联各界别、各领域的人才智力优势,5个界别携手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联合打造五大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年共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反养老电信诈骗、爱心送清凉、金融法律政策宣传等活动8场次,取得良好反响。“六一”前夕,联系青联委员捐赠爱心助学款元,爱心字帖本份;16名青联委员参与认领爱心希望包48个,价值2.4万元;委员参与各类助学关爱活动累计捐赠金额1.69万;助农爱心认购累计金额7.44万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