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臣李光与广德三峰楼
作者:徐厚冰
皖南广德,山清水秀之城,民风淳朴,人文深厚,“政成民安,郡中无事”,历来“为宦官、文人隐居或向往之地”。如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他在给孙子的家书《与孙侔书三》①中坦言,最想隐居归终之地,便是广德(见笔者拙文《广德竟然是王安石最想去的地方》)。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又一位思慕广德的名臣。
(广德今之风景/摄影:王正华)
李光(-),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迁复左朝奉大夫。
建炎元年(),时任江东帅臣的李光曾为广德减免赋税:“广德县秋苗,旧纳水阳镇,乡民惮远,乞每一石贴三斗七升,充脚剩,就本军送纳。自是立为年额,诏蠲其半。”②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宋时,广德州南有著名的三峰楼,可谓桐川第一楼。“三峰楼 在州治南,跨街而成。宋参知政事李光有三峰楼诗,楼毁。明万历三十年,知州何凤起重建。”③④
建炎三年()知宣州,是年四月,戚方破广德,李光亲自率兵援助。击退戚方后留宿广德三峰楼。绍兴二十四年(),已经身居知事参政(正二品)要职的李光,对广德念念不忘,农历三月五日,他深情赋诗一首《怀三峰楼》:“一川花柳拥雕栏,浓绿浮空四面山。便欲移家来住此,不将名姓落人间。”⑤
(广德今之风景/摄影:王正华)
南宋名臣、著名学者黄震(年-)这样评价这首诗;“公登桐州三峰楼诗,至今传四方,为美谈,如见桐川图画。而邦之人亦以之矜喜,自负如获九鼎大吕。”⑥从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抛弃功名,移居广德”的心愿,表达了一代名臣对广德的无限眷念之情。
(广德今之风景/摄影:王正华)
当然,关于李光写这首诗的时间,历来史学界颇有争议。南宋史学名家、诗人祝穆认为,《怀三峰楼》写于绍兴二十四年(),而曾出为广德军通判的黄震认为,这首诗写于建炎二年(),绍兴二十四年被后人刻于三峰楼。黄震考证文章《跋李参政三峰楼诗》⑥:
右庄简李公登桐州三峰楼诗,至今传四方,为美谈。如见桐川图画。而邦之人亦以之矜喜,自负如获九鼎大吕。哆然独视,为邦社之珍,是岂徒文墨之妙而能尔哉!
公早以雄才直节受知,我光尧皇帝尝参大政锐图恢复,虽厄于奸桧,志不获伸,而公之名益以是彰明显大天下,凛凛生气,常若其在斗牛间,此其为世钦慕。虽杖屦所经羁愁所寓,一草一木犹将预有华美。
况公之来此邦,实自宣城殄剧寇戚方,雕戈凯回咫尺,行京山川,效灵日月增耀于斯时也。淋浪妙墨,绚采流辉,固国家休运之关,而三军喜气之发也。虽被之弦歌,登之金匮,侈为我朝盛事,畴不谓宜,而又岂惟增重此邦哉!然考是时实当绍兴之二年,公方克清内寇,诸将亦方克清边患,銮舆连年之巡幸,遂方驻跸临安功名会,如春斯达,而此诗已有“不将名姓落人间”之语。
公岂忘世之遽者,方公在宣朝廷,适尝择相御史,不以人望荐李伯纪(南宋名臣李纲),而请求之渺茫之梦卜。公亟自宣贻书傅子骏使之力争,不胜而恢复之期,遂至今日味公此语,岂其有感于几微而发耶!
震以咸淳己巳()冬携客登楼,相与诵公之诗,三叹遗迹之莫睹,俄有报尘壤间朽木者,视之公亲笔诗板也,字之可辨,尚十七八,默计甲子已百三十有八年,不有神物呵护几何?其不至供斧薪,乃亟模而重刻之,与旧板对揭楼上,既又念旧板得再出已幸,重刻板又乌保其久不坏耶!
先贤之尝仕桐川者,自范文正公而下,新列而祠之郡西,震方为立石记。其事因亦并模诗入石,对立祠记之宾阶,盖公先贤之尝客此邦者也,与仕此邦者,对宾主亦宜。⑥
(广德今之风景/摄影:王正华)
参考资料
①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七·书》
②时·马端临《文献通考》》
③清·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八百四》
④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十七》
⑤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八》
⑥宋·黄震《黄氏日抄·卷九十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