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5/9187457.html

范仲淹任广德司理参军考(上)

陈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夕,安徽一高校来广德考察广德抗日斗争史,接待时,闲聊到范仲淹是否任过广德州知州、还是什么其他官职问题。我因主编《广德县志(-)》(年已出版,并被省评为一等奖)的关系,对范仲淹在广德任职情况略有所知,写出来以供有兴趣研究的人参考。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据《宋史范仲淹传》: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范仲淹幼年丧父,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朱说。范仲淹少年时即有大志,讲道德操守,年稍长,知道自己家世,乃伤感泣別母亲,到应天府去依靠亲戚,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不息,夜或昏怠,冬月惫甚,以水沃面;其起居饮食不能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自苦也。

一、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

宋代,广德设为军。太祖开宝六年()设置诸州司寇参军,后改为司理参军,主管狱讼,简称司理。元废。

明嘉靖十五年()《广德州志职官表》:“宋置广德军知州军事一人……通判一人……参军一人。太祖开宝六年()始置诸州司冠参军,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后改为司理,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又有司法,以掌议法断刑。司户,以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广德州志名臣传》:“范仲淹……登进士第,为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明万历四十年()《广德州志》记载同《嘉靖志》。

清康熙二十二年()《广德州志职官》:“宋置广德军知州军事一人,通判一人,参军一人。”《广德州志历朝佐贰》:“宋范仲淹,司理参军。”乾隆五十七年()、光绪七年()《广德州志职官志》:“参军,范仲淹,字希文,宋吴县人,祥符八年进士,授司理参军,时姓名为朱说。”

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已无异义,要作讨论的是:范仲淹任广德司理参军的时间。

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大中祥符八年()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调广德军司理参军。汪藻撰《祠堂记》云:公以进士释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但明《嘉靖志学校志》:“儒学,在州治东南隅。旧学自五代废弛,基址湮没。宋天圣中司理范文正公建于城北。”《万历志儒学》:“儒学,旧址自五代以前莫可详已。至宋天圣中司理参军范仲淹建于州治北。”清《康熙志》《乾隆志》、《光绪志》均引述明《万历志》云:儒学系“宋天圣中司理范文正公建于城北”。

《广德州志》所载与《范文正公年谱》所记要相差好几年。“大中祥符”是宋真宗赵恒年号之一,大中祥符八年,公历为年;而“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天圣元年是公元年,天圣年号最后一年天圣十年,是公元年。这两个年号之间,至少相距7年,多则十几年。即以天禧元年()范仲淹“权集庆军节度推官”,至天圣元年,也前后相距5年。

到底哪一个年代记写正确?查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天圣元年,范仲淹徙楚州粮料院。天圣二年,迁大理寺丞。天圣三年,上书请救文弊,复武举,重三馆之选,赏直谏之臣,及革赏延之弊。天圣四年,言复海堰之利。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天圣五年,时公寓南京应天府。天圣六年,是岁服除。冬十二月甲子,以公为秘阁校理。天圣七年,乞补外,寻出为河中府通州。天圣八年,转殿中丞。天圣九年,迁太常博士,移通判陈州。天圣十年(是年改年号为明道元年),范仲淹在宛丘。均无范仲淹重来广德军建儒学之记载。

《宋史范仲淹传》记有:“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所记“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与《范文正公年谱》无不相吻合,证明楼钥所记范仲淹经历,属实。

再看《嘉靖志山川》:“范公井,在旧司理厅之北。宋祥符中参军范仲淹所凿,又名义井。今州有双井是也。”《万历志山川》:“范公井,在旧司理厅之北。宋祥符中参军范仲淹所凿,又名义井。今州有双井是也。”两志均载范公井系“宋祥符中参军范仲淹所凿”,恰好说明范仲淹任司理参军是大中祥符八年,凿井当也系大中祥符八年上任后,故修建州学,也应在任司理参军的大中祥符八年后。“天圣中”之说在明《志》中,前后矛盾。

清《乾隆志》与《光绪志》也记录了范公井,《乾隆志名迹》:“范公井,《通志》在州治司理厅东南范公亭北,有双井,宋范仲淹为司理时凿,名范公井,亦名义井。”《光绪志山川二》:“范公井,州城。《南畿志》宋范仲淹凿。《万历志》在旧司理厅之北,又名义井。今州有双井是也。”范公井记为宋范仲淹任司理时凿,未记何时所凿,避免了凿井年代之误,也避免了范仲淹“任司理参军”年代之误。同样也避免了范仲淹修建州学年代之误。两部明代《广德州志》对范仲淹修建州学年代当为误记。

结论是:范仲淹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至去官止。

二、范仲淹在广德的政绩

绍兴九年()六月,宋汪藻在《范文正公祠堂记》写道:“公以进士释褐为广德参军,日报其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公,公未尝少挠,归必记其往复辨论之语于屏,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之,徒步而归,非明于所养者,能如是乎?狱官有亭,以公名之者旧矣。公卒二十年,高邮孙觉莘老为广德军,始以诗志公之事,而刻之亭中。又六十九年,丹阳洪兴祖庆善来守,读莘老之诗而慕之。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庆善乃求公遗像,绘而置之学宫,使学者世祀之,而嘱予记其事。于戏!公之盛德,岂待文而后显,藻亦岂记公者哉?”

这应是所存记写范仲淹生平的最早文字,为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所本。除未写“迎其母以养”与“权集集庆军节度推官,始复范姓”外,其余皆符,还写到了为何让广德人念“盛德”的原因及并受祭祀的经过。

《嘉靖志》与《万历志》以及清《乾隆志》《光绪志》对范仲淹在广德州任司理参军的经历记载大致相同,文字略有差异。

梳理一下范仲淹在广德司理参军任上的作为:

1.范仲淹任广德司理参军时,日抱具狱,与大守争是非

《年谱》:“日抱具狱与大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字无所容。”

明《嘉靖志》:“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之,公未尝少挽。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比去,屏上之字,一无所留。尝构亭以听狱讼,民无所冤,因名范公亭。”《万历志》:“日与太守争狱讼是非。守以盛怒加之,竟不少沮。尝构一亭,引囚鞠讯,竟得其平,因名为范公亭。”

宋代司理参军,职责是“掌狱讼勘鞠之事”。作为司理参军的范仲淹,他“日抱狱牍(案件材料)”“尝构一亭,引囚鞠讯,得其平”。在向知州军事汇报案情时,并不全以知州的意见为定案意见。遇有不同意见,“与太守争狱讼是非。”遇太守发怒,也不屈服,“竟不少沮。”回到住处,“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到去职时,屏上之字,已记满无空隙。去职后,也一无所留。

2.兴学校,训士类,为士民所依附,民甚德之

《年谱》:“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

《嘉靖志学校志》:“儒学,在州治东南隅。旧学自五代废弛,基址湮没。宋……司理范文正公建于城北。”《名宦传》:“疏冤滞,兴学校,训士类,民甚德之。”

《万历志名宦传》:“疏冤滞,兴学校,训誉髦,为士民所依附。”

清志本明志,记载基本相同。

五代期间,战乱频繁,旧学校废弛,本是常事,校基也湮没无闻。范仲淹到任广德后,重建学于城北,兴学校,训誉髦,广德学风为之一变,始知向学求进,郡人也才有不断考取进士者。

3.清操自持,去任时,贫止一马,鬻之,徒步而归家

范仲淹任司理参军,操守清明,廉洁自持,去任时,贫困无余资,止剩下一匹马,只得卖掉,徒步归家。刚劲之节,清苦之操,其初仕即如此,且坚守一生,实是难能可贵。

4.迎其母以养

范仲淹幼年丧父,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登仕途后,始迎其母至广德以养。

5.作《石溪瀑布》诗

范仲淹《石溪瀑布》:“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钦定四库全书《范文正集》收入卷四,诗题简为《瀑布》。《嘉靖志》、《万历志》、《康熙志》的《艺文志诗》均收录该诗,诗题《石溪瀑布》,此诗或作于广德。

(作者系安徽省广德中学退休干部,中国老干部作家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词名家研究会终身理事、宣城市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