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战斗机的水平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但是在飞机研发的过程中,我们有着太多的牺牲和代价。
年6月3日下午四点左右,一架巨大的军用飞机,出现在了安徽省广德县的上空,并且在人们的注视之下,突然失去了控制,向着县城极速降落。
就在大家的心都悬到嗓子眼时,说时迟那时快,飞机又突然转了方向,朝着城外的大山撞去。然后随着一声巨响,这架飞机在一片火海中四分五裂,飞机上的人无一生还。
这场空难,也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惨的空难。据说这架飞机上,一共搭载了40人,其中有34人都是我国的顶级军工专家,还有5名优秀的试飞员及1名通讯人员。
那么这架飞机究竟是什么来头,它又为何突然失去控制?这一次失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损失呢?
图丨空难现场
希望:空警问世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力正在迅速发展,众所周知,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能否拥有话语权的最重要标准,也是我国一直在努力追求并改善的方面。
而在军事上,军用飞机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尤其是带有雷达功能的战斗机。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想在战争中取得先机,我们就必须尽快掌握敌人的动态并快速行动。所以在空战中,侦察敌机的位置及动向,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也便是预警机问世的原因。
所谓预警机,就是带有雷达功能,能对方圆敌机进行探测的飞机。这种飞机最初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在战争中大显身手之后,让世人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及实力。
图丨预警机
所以新中国成立,并逐渐走向稳定发展之后,对预警机的研发就成为了航空军工中一大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航空工程师们带着极大的决心与热情,开始研发这一技术。
随着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年我国的第一架预警机随之问世,虽说这架预警机并不完善,但是其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年时,我国第二代预警机“空警”问世,并于5年1月14日首飞成功,这样阶段性的胜利无疑鼓舞了每位研发工程师及工作人员的心。
图丨空警
试飞结束之后,他们抓紧时间对首次飞行中出现的各种欠缺进行了改进,并在飞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然后便开始了第二次的试飞行动。
由于国家在预警机上的空白,这架预警机的研发任务自然是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能够快速解决飞机上尚存的信息传输时间长,信息数据意外丢失等问题,以及在飞行中发现新问题,为后续研发打下更多基础。
飞机研发组的34位专家在得到审批之后,一起上阵,参加了第二次的试飞。就在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曙光的时候,意外,却来临了。
图丨试飞空警
遇难:沉痛的追思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年6月3日中午一时左右,空警研发组的34名工作人员登上了这座浇筑着他们心血与汗水的飞机。
一同前行的还有五名试飞飞行员以及一名通讯员,大家在飞机起飞之前都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毕竟这一次试飞,很有可能是见证历史的,也将会是他们一生之中最难忘的经历。
就这样,承载着希望的空警起飞了。起飞之后,飞机一切正常,并很快攀升到巡航高度,转入平飞。
飞机平稳之后,专家们也开始紧张地行动起来,毕竟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等待着他们的,是行业中难度极高的一些问题。
图丨飞行中的空警
就这样,在飞机平稳飞行的两个多小时里,专家们一举攻克了那些需要解决的难题,并且拿到了大部分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一切都非常正常。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一场极为成功的飞行。
可就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并陆陆续续回到座位上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飞机像是打了个冷颤一样,突然开始不受控制,并急速下降,往下方的广德县冲去。
这样一架大型飞机,撞到房屋和人口密集的县城中,这后果必然不堪设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试飞员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第一个反应过来,并全力拉动了控制杆,将飞机头的方向拽了回来,整个飞机开始向城外的一座高山飞去。
图丨坠落的空警
这时候,广德县周边在农田中劳作的农民们,都感到万分惊恐,大家看着天上那架长相奇特,行踪诡异的飞机吃惊,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架飞机就一头栽在了城外的山腰上,并发生了爆炸。
强烈的震感,让很多站在田里瞭望的农民都摔倒了,而那架飞机却在一片火海之中四分五裂,发出滚滚的浓烟,现场状况异常惨烈。
这时候,一些目击者率先反应过来,并在第一时间拨打了报警电话,叫来了民警。公安局接到报警之后,又迅速联系了飞机研发相关部门,以及消防大队等救援单位。
图丨空难现场
时间就是生命,顷刻间,广德县里警铃大作,赶到现场的民警以及消防员等,对飞机上的人进行了搜救。
但是在这样的浩劫面前,人无疑是极为渺小和脆弱的,经过一番紧急搜救,搜救员发现飞机上没有任何生还的乘客,并且就连全尸,都只找到了五具,其余的人都随着飞机的散架而四分五裂······
这样一场遇难人数众多,事故情节严重的空难,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空难了。
这场空难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国家和海内外的共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