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休息,有了充足的时间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早点,这是小城的好处之一。
市区不大,开车骑车步行,基本十分钟内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早点。
广德的早点,锅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老关偶尔会吃上一次,柠檬也很喜欢吃。
广德改市,也就是才一年的时间,以前叫广德县,城区和市区两者叫法不同,其实在地理上还是原来的区域。
市区东南西北都有锅贴店,有几家是老关喜欢的口味,而柠檬只认一两家,百吃不厌。
城东大农贸批发市场边也有几家锅贴早点店,老关曾在一家吃过一回,这个周日,回老家路过,正是吃早点的时间,准备到另一家去尝尝,看到里面吃货很多,就到先前曾吃过的那一家又去吃了一次。
锅贴店生意非常好,几乎是座无虚席,环顾四下,临门一座还有两空位,便在此坐下。
坐下才想起来真是巧了,上次也是坐在这个位置上,与一位老奶奶同一张桌子,她吃完了锅贴,想再打一碗骨头汤,由于行动不便,小声喊着服务员帮打一碗汤。
可能是由于人多,喊了几声,服务员都没有听见,老关见状,便起身帮她打了一碗骨头汤。
这种早点店,老板在长条桌两边各摆两张凳子,可以坐四人,但吃货一般并不按套路出牌,大多会随机坐下。老关看到这张桌子里面靠墙已经坐了两人,便拉了一把椅子,坐在长条桌的横头,这样更宽敞一些,与里面的两人不显得挤。
不过这样坐法会占用中间的过道,小城的早点店是个市井气很浓的地方,没有过多的讲究,也没有人会与你计较,大家各吃各的,如果有一起来的同伴,会自顾自地聊天,互不干扰。
老关这张桌子先前来的两位男士,约四十岁出头,都不胖,边吃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一听口音就不是本地人。
这一点都不奇怪,长三角来广德投资兴业旅游办事的人很多,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要接受当地的风俗习惯,包括饮食习惯。
老关干过招商,听到外地口音反而觉得亲切,有一种想加入他们聊天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实这种感觉也很难受,你想去做一件事,没有实施,总会在心中堵着,老关没有参与他们的聊天,却不时地抬头看看他们。
他俩吃得还算规矩,比较标准,就是每人一个盘子,根据食量盛着自己要吃的锅贴,旁边放一个碟子,里面有醋,加上一点辣酱,蘸着吃,另外还有一碗骨头汤。
老关吃锅贴比较简单粗暴,没有那么麻烦,打一碗汤,盛6至8个锅贴,一般情况下,一半是包子一半是饺子,然后把辣酱直接倒在锅贴上,吃的时候夹一个起来,让锅贴互相蹭蹭,确保每吃一个都会蘸上辣酱,相对均匀。
“老板,来8个锅贴,一样一半!”说这话的时候,总有一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气概,中气十足,绝不会拖泥带水。
估计这两位兄弟吃锅贴不多,他们看了老关这样吃法,有一种怀疑的眼光,怯怯得低头吃着,生怕让人看出来他们是外地人,吃得不正宗。
他们不光看老关一人,偶尔也抬头看看其他吃货们的吃法,一餐下来,数次让他们感到怀疑人生。
老关干招商的时候,经常出差,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美食,开始的时候,也是像这两位兄弟一样,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没人介绍,自己就不下筷子,看别人怎么吃,然后学着吃。
后来出去的多了,习惯了,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感到拘束,桌上的美食,不管是吃过的还是没吃过的,会都按照自己的吃法去吃,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做法吃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拿吃锅贴来说,各地的锅贴不一样,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荤有素。
各人口味也不一样,如果第一天酒兴大发,次日早晨头昏脑涨,胃也不舒服,老关就在吃锅贴的时候,打一碗骨头汤,然后放一勺辣酱在汤里,即便是冬天,喝上一口这样的汤,也会出一头热汗,那感觉特别的爽。
如果让这两位兄弟看到老关这样的喝法,估计会把这事当作稀奇,回去给朋友当故事讲。
两位兄弟一会吃完了,用餐巾纸抹了抹嘴,然后起身走了,老关也长舒了一口气,看到他们吃得那么的压抑,对他们来说,恐怕这不是来享受美食,而是一种折磨。
其实,在广德吃锅贴真的没有那么严谨,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和习惯就行,没人在意你的吃法,关键是你要开心。
在这里,老关想对那两位吃广德锅贴的同桌说:兄dei,你大胆地在广德吃锅贴,我保证不笑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