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县横岗村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深厚。全村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其中农田亩,旱地余亩,竹林面积余亩。名贵古树棵;古寺遗址两处;小型水库两座;主河流1条,支流7条。现有农户户,人口人。横岗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名村,取得骄人成绩。
革命圣地
横岗村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为革命奋斗终身的有志之士,吹响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号角。
横岗的山山水水间,到处都留下了前辈和先烈们革命和战斗的足迹。年10月,中共广德县委杭村区委第一个党支部在横岗村罗家店成立,年12月下旬,许道珍来到罗建国的家乡杭村横岗一带宣传抗日,发动群众,为建立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做准备。12月31日,他邀请了王必成和江渭清到横岗参加了由杭村一带社会各界人士60余人参加的杭村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了罗建国为乡长,郑德馨、张裕泰为副乡长。年1月1日,在罗建国家不远的水东岕(现横岗村水东卡组),江渭清主持召开了包括16旅、苏皖区党委、苏南行署、广德县委领导和广德县各界代表80余人参加的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许道珍当选为民主政府县长。此次会议确定了县政府的工作机构,组建了财经、财税和军事三科。
横岗村是新四军印刷厂和造纸厂所在地。年夏天,新四军16旅48团在横岗村云门寺建立印刷厂和造纸厂,生产的纸主要是供应印刷厂,还有一些用于写布告和宣传标语,工人有30余人。印刷厂负责印刷《火线报》《烽火台》《苏南报》等抗日宣传材料。主要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抗日政策和揭露日伪的暴行以及国民党顽军故意制造摩擦的亲日行为,号召根据地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反顽,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天目山反顽战期间,云门寺还临时作医院,临时驻扎医疗,救治伤病。
在横岗,还长眠着一位新四军烈士——郑大方(原名郑大芳,到部队后,他改名郑大方,以此彰显好男儿杀日寇志在四方)。年,17岁的郑大方投笔从戎,年初,他在新四军16旅48团任三营教导员。年3月29日,杭村战斗发生,郑大方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歼灭日伪军余名,缴获一门日式九二步兵炮和三发炮弹,可他却因胸部中弹,被抬医院救治,由于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23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三位战友。战友们把他的遗体埋葬在横岗村中横岗组的一棵大树旁,从此英雄长眠于此,以青山翠竹为伴。
红色基地
郑大方烈士墓前后经过两次修缮,一次是年4月由广德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和横岗村板材厂出资重修陵墓,作永久性的纪念。年,原新四军16旅政委、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为郑大方烈士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第二次是年横岗村对烈士墓周边扩征平方米,投资5万元,对郑大方烈士墓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加固翻新了墓碑、修建了墓地护栏,设置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示牌,修建了纪念小广场,进行绿化美化,将这里建成一个内容丰富、环境优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年11月6日上午,郑大芳烈士的亲属,郑国芳先生代表郑氏家族为新杭镇中心小学捐资14万元,成立了“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同年成立了“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管理理事会”,由郑国芳、谢忠良、李光义、彭绪胜、夏学国、高长征、郑玮辰等人组成,其中成员包括郑大方烈士亲属、新杭镇政府代表、新杭中心小学教师、学生代表。每年清明节前后,郑国芳先生都会携家人为中心小学的优秀学生、困难学生、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扶持,其中每年奖扶30名学生,1名优秀教师。随后带领学生代表到郑大方烈士墓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在革命战争年代,郑大方、郑国芳等七兄妹都先后入伍并参加了抗日、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郑国芳先生表示要通过这种捐赠活动让下一代铭记历史,弘扬英烈们的革命传统精神,并做好这种精神的传承人。
为更好的保护红色革命文化,瞻仰和缅怀革命先烈,宣城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彪明满多次来到横岗村指导郑大方烈士墓扩建、文化墙建设、红色史馆建设工作,带领全市各县新四军研究会领导到横岗村参观指导工作,召开现场座谈会,他强调红色革命文化是村子拥有的无价资源,村委会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保护工作。同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和新杭镇党委将郑大方烈士墓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横岗村在各方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红色旅游文化得到质的升华。年清明节,郑大方亲属郑国芳先生带领新杭中心小学学生为郑大方烈士扫墓,恰逢长兴县党委党校老师前来扫墓,大家都表示,横岗村的红色文化保护工作做的非常细致认真。郑国芳先生表示,他每年都来扫墓,他看到村庄在建设美丽乡村以来,从村容村貌、居民生活水平、道路硬化亮化等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感谢宣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和广德县政府、新杭镇政府、横岗村村委会多年来始终坚持不忘革命先烈,高度重视对郑大方烈士墓的维护和照顾。
旅游热土
今天的横岗村,没有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横岗村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建美丽乡村,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从两个方面,打好建设牌,党群共建促发展。
年创建旅游示范村以来,横岗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横岗村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引导村民团结向上,着力打造出村容秀美、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为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设,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带动群众,使优秀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在村庄里落地开花。村两委沉下身子实事求是搞建设,切实从村民的角度为村民谋福祉。
在村民文化广场显著设立了“红色·美丽乡村”展示牌,展示了本村的基本村情和地域风貌以及旅游发展战线。建立横岗村革命纪念村史馆。年3月,横岗村村委会成立了由村党委书记李梦醒为组长,两委委员与村后备干部汪锡文、董红喜、张红丽、郭奇等人组成的建设革命纪念馆工作领导组。领导组通过走访老人、查询史稿、咨询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历史会等方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并与年12月完成展馆建设工程,展馆全面对外开放。展馆围绕“昔日根据地、今日新农村”这一主题展开。
昔日根据地主要讲述的是革命中的横岗村党总支、发生在横岗村的一系列抗日革命事迹、为革命事业而奉献的革命先辈和郑大方烈士与杭村大捷的故事。通过这一篇幅的内容,能够直观地让人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以及革命中横岗村所形成的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先辈奋勇报过的爱国情怀。今日新农村通过大篇幅文字、照片,讲述了横岗村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整个村庄从道路、河道、房屋、环境、路灯亮化、基础设施、集体经济、村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的时代变迁,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一组组鲜明的前后对比照片,让参观者仿佛走入时光机,享受新时期下美丽乡村给大家带来的丰富成果。展馆最后展现了横岗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点明全村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及目前我村所拥有的特色旅游景点和农业特产。展现横岗村旅游发展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使村民了解村庄发展目标,对旅游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能以此激励全体村民,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积极努力的协助村两委共建美丽富饶横岗。大力加强文化宣传,在中心村建成了余米红色文化墙,绘制了“杭村大捷”“缅怀英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壁画。开放农家书屋,安排专人管理书屋,工作日全天候开放。让村民随时可以进行学习和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村民成为三观端正、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横岗村党委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严格抓好党内纪律,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旅游示范村这一重要时期,村党组织利用每月10号的党员固定活动日和党员志愿者活动,不定期在全村开展沿路陈年垃圾大扫除活动、村民文化广场清理活动、抗洪抢险志愿服务、走访困难群众、协助调解矛盾等活动,通过每年开展的党员一句话承诺,使每位党员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让村民真实看到党员的行动和感受到温暖,坚定对党的信任。并形成良好的党群共建关系。
宜居福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横岗村竹林面积达全村面积的三分之二,境内随处可见古桥古树、小桥流水、竹海麦浪,是典型的山环水绕、民风朴素的生态文明村。村内拥有独具特色的山峰“五峰岩”“锅底山”特色景点“云门寺”“垂钓水库”“特色度假山庄与休闲旅游农家乐”等。除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村内还有郑大方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门寺遗址等深厚的红色资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教材。原云门寺遗址在革命中不仅被作医院,还被作为造纸印刷厂,用于动员和宣传革命。遗址隐秘的坐落于两座山相交的山沟里,通往遗址的道路不光一路感受到竹海清新的空气,还可以看到老旧的拱桥和流水,参天的古树和古道。遗址内依稀可见房屋的地基和残垣断壁以及老旧的石磨和一块乾隆时期的石碑,上面雕刻着的碑文依稀可见。它正以肃穆的姿态,默默诉说着过去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横岗村党委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以打造生态农家乐观光游、生态休闲、度假、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为抓手,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竹产品加工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百姓的腰包也渐渐鼓了。村里竹产品加工,平江竹业年产值五千万元,产品获国家二项专利,被宣城市列为“龙头”企业,李氏扇业产品打入“世奥”专用品牌。集休闲、娱乐、垂钓为一体的“农家乐”十余家。接待外来登山游客1万多人次。年,横岗村成功申报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被称为新杭镇的后花园。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势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卫生室、图书室、便民中心,组道路与入户道路硬化率达90%。未来,横岗村党委将不断提高风景区的规模档次、接待能力。为加快推进村AA级生态旅游村提供后续保障。
自年以来,横岗村致力于从村容村貌、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沿路美化绿化、河道整治这几个方面建设美丽乡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影响,带动群众共同创建美丽乡村,增强村民参与积极性。老旧房屋改造近户、修建村民健康饮水工程、在村庄内种植鲜花绿树,每家门口的绿化带包片到户,由村民自己打理。结合“十星清洁户”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做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厨房厕所健康卫生、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垃圾处理科学有度等,每年对清洁户进行鼓励奖励;要求计生妇联工作者每年组织群众参与五好家庭评比、三八妇女家庭演讲等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党员冲在美丽乡村创建第一线。横岗村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在群众中戴上党徽做志愿者,参与垃圾清理工作、整治脏、乱、差工作,与村民交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征求村民意见和想法,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同志,党员汪传根,虽然是一名普通的保洁员,但他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每天为保证横岗村的村庄干净整洁,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党员王典华同志,是一名从事电力工作的普通职工,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村庄内村民遇到电力问题,他都会积极帮助维修,不计个人得失。
发展离不开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今年64岁的张来保现任新杭镇横岗村下横岗村民组组长,自年被推选上任以来,村民们都十分信赖办事公道、为人和善的他。几年来,为了让村民组更好的发展,张来保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八小工程”等惠民利民项目,使下横岗村民组不仅在风貌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思想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年,横岗村争取到全村主公路新建项目,但是村经济力量薄弱,项目资金缺口很大。村委会决定广泛宣传发动,号召全村党员、群众进行捐资。当村委会把任务下达到村民组时,张来保立即开始走访每家住户,积极宣传引导,向大家解释公路捐资的一系列情况。经过他的努力,下横岗村民组共收到71人的捐资款,总计元。年1月23日,在寒潮来临之际,张来保主动上门探望辖区所有老旧房屋户主,叮嘱家属多关心留意;并号召村民对全组所有入户道路进行除雪破冰。在张来保的带动下,阳边村、阴边村各村民组长都进行学习效仿,对辖区内积雪较深路段进行清扫,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日常工作中,张来保经常到村委会反映群众的好意见和建议,同时能将党的好政策宣传到群众中,用实际行动架起了群众的组织的沟通桥梁。
通过普通群众、党员同志、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横岗村形成了党群共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年新杭镇党委对横岗村村庄主公路进行重新修建,全长达9.5公里宽6米,配套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安装减速带、沿路护栏、警示方向牌等。并对路基两边进行护坡,铺设鹅卵石风景游步道修建道路排水沟,荆村村民组路段种植桂花树绿化带,总投资达1千多万元,完成了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在建设工程中,不但得到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获得了横岗村全体村民的支持和帮助,在重修主公路之际,横岗村共19个村民组,村民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愿捐资修路,期间村委会共获得善款41万余元,其中包括近名普通群众捐资、横岗村知名工商人士捐资,值得一提的是横岗村村民宗士才,他生在横岗村,后因工作原因现定居深圳,在得知家乡要搞基础设施民生建设,毅然捐资20万元,用于修建道路;横岗村村民张华,出生于横岗村阳边村村民组,因工作原因定居深圳,回乡捐资10万元,用于对阳边村村民组修建村民安全饮水工程。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表现了横岗村村民对家乡公共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为家乡能够牺牲小我的大情怀、大胸襟。横岗村两委也因此得到鼓励和支持,更加有信心能够带领全体村民奔幸福生活。
水东岕巍峨苍翠,横岗河日夜奔腾,横岗河水孕育了这方热土,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秀丽的风光。如今,横岗村正在朝着更加规范、成熟的美好乡村模式发展,以自然资源、红色文化、休闲农家乐等项目为依托,辐射带动各区域发展,打造形成真正的大中心村,真正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横岗人民以一种清逸的姿态生活在竹乡深处。昔日的红色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