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朋友圈里被一张海报刷屏了:
我为家乡旅游代言
而出现在第一期的科教名城、创新高地——合肥,代言人则是大家熟悉的安徽电视台主持人马滢。在代言中,提到了不少的地名和典故,如位于三孝口街道的赤阑桥、廻龙桥。
为什么单独提了这两个桥呢?他们现在什么位置,又有什么历史典故?
这个活动是由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而据年9月的报道显示:根据中央编办的批复,安徽省旅游局更名为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所以,以后再说去安徽省旅游局办事,可就不严谨啦。
马滢大家自然很熟悉,安徽电视台当家花旦,虽然出生在宣城市广德县,但也在合肥生活了数十年啦。主持的《马滢看电影》、《相约花戏楼》、《家人》、与老徐主持《大话娱乐》广为人知。
在代言中,马滢说到:
我是马滢,我为合肥旅游代言。合肥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赤阑桥、梨花巷,包公故里风中含笑。大蜀山、紫薇洞,廻龙桥边入对成双。逍遥津古木参天,撑开小道叹张辽信马由缰。明教寺墙檐巍巍,人潮川流赏李中堂住所荣光。三河水清,莺飞草长。万达乐园,旅游新章。滨湖湿地、巢湖湖畔,空气会浸润心肠。徽园转一遭,温泉泡一泡,出游在此,自在畅快。
赤阑桥
多年前的合肥情事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这是南宋一代词宗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
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关于姜夔在合肥的风流韵事,我们不妨通过手绘漫画家榆木先生的一组创作,一饱眼福。
那么,赤阑桥现在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呢?据专家考证:
对照一幅清代的合肥城区图可以看出,环城路其实就是以前的老城墙,环城公园的水面就是护城河,姜夔所说的城南就是现在的环城南路北(内)侧。
赤阑桥具体位置确定在今桐城路的月潭庵北侧。从老地图上看,月潭庵北面不远处确实有一条河流经过,如今河流成了街道,但月潭庵还在原处,其北面一墙之隔就是现在的45中。
相邻的月潭庵和合肥四十五中
年,合肥市政府在45中(当时是合肥师范附小)门口立了一块“赤阑桥”石碑,并将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刻于碑上。沿着这块碑所在的桐城路往南走约米是桐城路桥。
不少朋友误把桐城路桥当成了赤阑桥,虽然都是桥,但却不是一个桥。今天的桐城路桥是架在了原来古城墙外的环城河上,姜夔自然不可能带着温婉可人的姑娘,在人来人往的环城河上招摇过市、吟诗作对啦。
廻龙桥
市井街巷的美食记忆
关于廻龙桥,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但还是有一些延伸名字仍在使用,如三孝口街道下辖的一个社区就叫廻龙桥社区。在金寨路上有一个公交站台就叫廻龙桥站,而在九州大厦北侧的一条约米的路,就叫廻龙桥路。
廻(huí),同“回”,廻为回的俗字。其它相关的字还有:廽、回、逥等。也有一些地方写成了回龙桥,但目前更准确的写法,应该是廻龙桥。你看,百度地图上用的还是“回”字。虽然也不算错别字,但还是统一的比较好。
数年前,我曾在位于九州大厦的合肥电视台做记者,有采访对象前来,有时就会在廻龙桥路上拍摄采访,或补一些镜头。印象最深的一次,做了一期农民工出国务工讨薪不成的新闻,那位肥东古城的汉子,后来还带了很多自家产的农家特产前来答谢,装了一大尼龙袋。
我不收,他就一直不走,在廻龙桥路的路口等我下班。拗不过,最终还是收下了,中午在肥肥酒家点了几个小菜,算是答谢。后来他去内蒙打工,看到当地的一些趣事,还当成了新闻线索发给我,问我可能采访报道。
肥肥酒家就位于廻龙桥路上,这家店到今年为止,已经开了23年了,很多合肥人打小就在这里吃饭,小时候是被父母带着过来,到结婚成家后,自己带着孩子再来吃。红烧虾球、烧螺狮是他们家的招牌,同样的时令蔬菜,可在肥肥吃,味道就是不一样,因为那吃的是时光和满满的回忆啊。
不过,要想去肥肥酒家吃饭,可要抓紧了。史上最严的餐饮业油烟专项清理正在进行中,肥肥酒家不日就要搬迁了。
在廻龙桥路上,还有一家合肥吃货都知道的牛肉面馆。这也是一家几十年的老店了,一香,二辣,三过瘾,功夫在汤中。我在那附近盘踞时,跟朋友小聚是去肥肥酒家,要是吃工作餐,那就去。交钱、领号牌、排队等叫号,呼啦呼啦连面带汤吃下去,吃的口舌生津、满头大汗,真是过瘾至极。
廻龙桥的传说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荡丛深,疑曹有诈,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此,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攻战无望,遂转而返廻。由此,此处之桥得名“廻龙桥”。此传说见之于《庐州府志·廻龙桥》,文载:“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廻节故云。”
另一说,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行往不吉。故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
而据文史专家李云胜介绍:
《合肥民间文学集萃》里《“廻龙桥”的来历》收集整理的就是“康熙廻龙”的传说,合肥的黎民百姓听说康熙皇帝不来了,庆幸避免了一场灾难,集资在德胜门内九曲水上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大桥,取名为“廻龙桥”,意思是皇帝回去不来了。
翻开《合肥县志·城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廻龙桥”,据说,当年的“廻龙桥”隆起街中,河宽水深,十分壮观。由于“廻龙桥”下的河水也是流入金斗河的,随着金斗河的淤积变窄,“廻龙桥”也逐渐变成了臭水沟上的大涵管。年拓建金寨路的时候,“廻龙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名称供后人畅想、遐思。
安徽愚先生文创:自带自媒体流量的文创践行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