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寿官是明朝出现延续到清朝的一种官名(七至九品),按照明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岁,到万历以后降为70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多年里仅授过19次。被赐寿官有多难?首先,你得是高寿。明朝很长时间里,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要活到八九十岁非常难,当时一个县被赐寿官最多最多两三个。其次,你得有关系。不是能活到八九十岁就被评上。既要“德高望重”又要靠“关系(每个时代差不多,你懂得)”。另外,你的机会太少。寿官在明朝评选次数不多,通常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评一次,因此整个明朝的年间,全国累计也只有几百人被评上。所以,在明清时代被评上赐予寿官凤毛麟角,难于上青天。▲略阳县发现的清朝同治年间寿官碑铭话说广德,位居皖南,山清水秀,四季分明,自古就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如今广德市柏垫镇的茅田村仍然是闻名中外的长寿村,全村80岁以上老人有百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是中国“长寿之乡”标准的两倍多。再转正题,从明朝天顺二年()始赐寿官(初设标准是百岁),到清朝末年()这多年间,广德总被恩赐寿官多达19人。名单如下:一、明朝4人刘氏兄弟两人。刘余志,号乐国,庠生。明朝隆庆元年(年)寿九十六,其弟九十有三,并赐七品官带。笔者认为县志所载“隆庆元年”有误,应该是隆庆六年()。根据史料,不是年而是年才评寿官,如果是“隆庆六年”,那么他们兄弟两的年龄分别是岁、99岁。不管是哪一年,他们兄弟俩是靠“实力”被评上。孙镇,明万历三十年()赐寿官(注:县志可能有误,应该是万历二十九年)。具体年龄不详。“其先有孙仁,亦以高年赐寿官。”意思是说他岁数大(不低于70岁)并沾孙子的“光”才被评上。僧正通,庆寿寺僧人,万历三十四年()赐寿官,逾八旬。“生员陈泰来等呈于州,称其募富赈济耕溪一保,赖以存活。准以冠带。”可以看出,他是在岁数大的基础上靠做慈善事业被评上。二、清朝10人戈和卿,字承贵,康熙间百岁,赐寿官。州守高拱乾亲自将寿官匾送去。郑万金,乾隆元年()寿九十六,摁赐顶带。另外有邱殿扬、王国佐、耿揆先、刘元魁、项伯瑞、彭允旭、季文秀、沈日冠、赵养圣等九人在乾隆元均被赐八品顶带寿官,具体岁数不详。1、台湾邱仲麟《耆年冠带--关于明代“寿官”的考察》(发表于《台湾大学历史学报》年12月第26期·P~页)2、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十七·寿官(三十一)》P(收集整理:徐厚冰,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