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接收到领导发来的转账指令,你会照办吗?近日,乌鲁木齐市一家商贸公司的财务人员小谭在通讯软件上接到“老总”的转账指令后将52万余元转给合作单位,后发现被骗报警。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刑侦大队紧急止付被骗资金,为受害人挽回了损失。
11月9日,记者从乌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刑侦大队了解了这起案件的详细经过。
案件经过:52万余元失而复得
“小谭,赶紧联系刘总,把他们公司的保证金先退还一部分。”今年4月3日11时许,小谭收到“总经理”的账号转账指令后,通过网上银行分12笔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汇款共计元。
“为什么不退还所有的保证金?”收到转账后,对方公司人员在网上问小谭。
“我们公司目前账户上只有这么多资金。”小谭回答道。
“你赶紧想办法借点钱,把剩余的保证金还清。”公司对外财务一般都是公对公,对方提出的这一不合常理的要求让小谭生疑,她赶紧给总经理打电话核实,这才发现被骗了。小谭立即报警,而此时离转账已经过去4个多小时了。
“我们接到报警后立即登录公安反诈平台,试图冻结涉案账号,发现该账号里的钱已经被分6次转入一个二级账号,我们就冻结了这个二级账号。”办案民警告诉记者。
涉案资金冻结了,但这笔钱要顺利回到受害人手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办案民警介绍,这个涉案二级账号里有元人民币,其中元是该案涉案款,还有2万元是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公安局的涉案款,当地警方也冻结了此账号。
两地公安机关经过多次协商,并给涉案账号所在银行提供了资金发还材料。
今年10月31日,小谭所在的公司终于收到了被骗的52万余元。
民警揭示:行骗“三步”
近年来,在网上冒充领导,要求公司财务人员转账的骗局,让多家公司财务人员受骗。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今年8月27日,乌鲁木齐市反诈骗中心向乌市企业财务人员发出了一封警示邮件。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资金使用中,切勿按照邮件、网络通讯软体、短信中的转账指令汇款,只要涉及转账汇款的,必须打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
采访中,办案民警揭露了此类骗局的行骗过程。
第一步:盗号。骗子假装财务人员,加入财务人员网络群或通过互联网查询获得一些财务人员的账号,在财务人员网络群里发布关于“会计资格考试大纲”“会计证办理”等文件名的“木马”链接,财务人员点击了这些网页链接后,骗子就会获取其账号号码、密码。
第二步:潜伏。盗取财务人员网络账号后,骗子会潜伏在财务人员网络里偷看其聊天记录,包括进出账情况、老板与财务人员交流的语气。
第三步:行骗。“时机”成熟时,骗子将财务人员为好友中老板账号删除或拉入黑名单,然后再用与老板网络相同的头像、昵称和个人资料注册一个新账号,将新账号加入财务人员网络好友中,当财务人员再与“老板”用社交软件交流时,骗子就按照领导的口吻要求财务人员汇款实施诈骗。诈骗成功后,犯罪嫌疑人会立即通过网银将骗来的资金转入多张银行卡内,再由他人到各银行网点自助取款机将钱取出。
民警提醒:只凭社交软件指令不转账
办案民警提醒说,此类案件属于可防性案件,只要提高警惕,就可以避免。
首先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密码安全等级,设置账号密码不要过于简单,设置有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的混合型密码组合,且一定要对账号密码设置保护,防止账号密码被破解。
其次,不要乱点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要安装病毒、木马防御和查杀软件,不定时杀毒,发现电脑有异常马上检查,此举是为了防止被“木马”盗窃密码和聊天信息。
最后,尽量将财务电脑和其他电脑分开,减少病毒传染的可能性。另外,聊天时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
此外,公司、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进出流程,财务人员接受领导重大工作指示特别是涉及款项往来等经济事务时一定要慎重,务必通过电话或者当面进行核实和确认,尽量不要通过社交软件等网络工具沟通,不给犯罪分子制造可乘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