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芜宣两地抗战史,看红杨英雄斗凶顽。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本土作家红杨树(笔名)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烽火孤鹰》,已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小说为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而创作,共分39个章节,50余万字,以民间抗日义士的故事为题材、充彻着热血和家国情怀。小说通过主人公袁时发的刻画,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安徽省芜湖及宣城两地人民斗争生活的画卷,从侧面反映出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可取,但始终贯穿爱国主义这条主线,讴歌了主人公大智大勇、忠于国家的精神,同时以其最后的结局表明,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袁时发这只“孤鹰”必将飞向光明。整篇内容既有各种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及谍战情节,更有蕴含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实为地域文化的个性化书写。
附:《烽火孤鹰》及作者简介
抗战期间,宣城出了两位传奇式英雄人物,被称作“军中有一江,地方有一发。”一江指的是新四军高级特工郑阳,代号“青弋江”,早期公开身份为一名啸聚山林者,最终明确为宣城县游击大队长;一发就是袁时发,因其命运、性格、言行举止均与其老家“红杨树”上一只神奇的巨鹰相似且相联,被人们称之为“孤鹰”。
小说好看与否,一开头就可以让人产生读下去的兴趣。《烽火孤鹰》首章即引人注目,故事性极强。袁时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时时彰显,正能量满满:他自幼失去双亲,五岁开始进入当涂县大刀会习武;他天生善于格斗和射击,被时称“塞外飞刀王”的燕振昆训练成了一等一的好手,参加川军后,又因各项军事技能突出,被提拔为特务营长,后却因染上赌博恶习并遭宵小陷害而被开除军籍,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用其所学奔走于江湖,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成为一名人人称颂的游侠。
抗战爆发后,袁时发主动参加抗日,领受国民党军师师长饶国华的指令。在郑阳的协助下,他和义父李汉臣率众摧毁了进攻广德县的日军重炮阵地,但终究未能力挽狂澜。广德沦陷以后,袁时发回到出生地宣城县红杨树(今归芜湖市湾沚区),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打击日寇并多次帮助新四军,屡获成功。为了救下无辜百姓,他在家门口重创了日军九连山小队,随后转战西乡(今西河古镇),设计除掉了多名汉奸并成功绑架一名日军中佐脱身;为了营救一支遭遇日军偷袭的新四军小分队,他于新婚之夜赶到该队驻地芳山报信,并协助小分队和日军搏杀,小分队安全转移后,他在出手相救断后的女兵时不幸负伤;在这之后,九连山碉堡的鬼子在扫荡三元大潘村时杀害了他的同胞哥哥一家四口,并打死打伤多名百姓,烧毁了全村房屋。怀着国仇家恨,袁时发炸毁了九连山碉堡,除掉了炮制大潘村惨案的元凶,随即又赶到湾沚,引爆了端月联队的军火库。在红杨树战斗中,袁时发不惜以自身做诱饵,帮助新四军抢到了很多日军军粮,同时和新四军并肩作战,终取得红杨树大捷。之后,袁时发因追击端月落水,漂流至芜湖,在救援芜湖好友、爱国粮商章正光时不慎失手,致章正光父子二人死于非命,他在获救后也被日本女特务盯上而不自知,但他最后中还是凭着超人的智慧识破了女特务真面目并将之除去。
袁时发因为极有人格魅力,赢得了诸多江湖人士的追随,但正因其江湖习气习气深重,所以他的思想并不成熟,多次的快意恩仇让他犯下了难以自谅的错误,以致始终不敢参加新四军,担心会因违反严格的纪律而给共产党抹黑,怕自己再无颜面立世。为了爱情、为了被捕于军统之手的义父的安危,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国民党部队。得知中国军队将再次光复芜湖后,他主动请缨,又一次上演了炸炮炸坦克的好戏,可他并不清楚,“二次光复芜湖”只是郑阳为缓解日军对皖南的进攻节奏而设下的一个计谋,不过这件事也让他进一步认清了以五十二师师长唐元善为代表的反动军人本质。同时,国民党军队和军统的腐化黑幕,共产党人的多次出手相帮,使他加剧了对蒋介石当局的失望,加深了对共产党人的好感:他虽多次为抗日立下大功,却仅仅因为义父李汉臣是一名共产党,军统就要借助日军之手除掉他,而他曾经的好兄弟、共产党人章大虎却为了救他而牺牲。此外,他两次身受重伤,都是新四军军医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也为此帮新四军搞武器、输送人才,接到攻击新四军的命令时,他的枪口也始终朝上。期间,他和唐元善开始围绕李汉臣的生死斗智斗勇,始终难以取胜,且给自己及心上人带来了重重凶险。
皖南事变的爆发,袁时发终于对国民党彻底死心。义父惨遭杀害的消息传来后,他愤然离开五十二师,星夜横渡青弋江抢回义父的首级,并用智谋手刃了凶手--西乡忠义救国军司令王应虎(军统特工)。由于袁时发始终与共产党新四军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军统在内战爆发后由暗害转为对他的公开追杀,为此,深爱着他并一直勾心斗角的两个女人--王小文和刘忠英,均死于军统的枪下,他也在军统的追杀中第三次受伤,最后被宣城县游击大队所救,孤鹰最终朝着太阳飞去......
作者简介
红杨树,真名吴云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人,公职律师、业余作家。先后在《清明》《安徽文学》《作家天地》及《农民日报》《芜湖日报》《宣城日报》《大江晚报》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格律诗词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江畔古树别样红》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