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投稿、求助、广告合作添加
一、广德历史的考证谈起安徽省广德县的历史,一般广德人都会知道:广德古称桐汭,建县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广德历史到底有多久?
广德历史悠久,根据县内梨山乡(今柏垫镇)下阳遗址、原砖桥乡陈家边遗址等遗址出土的一批石石奔、石斧、石铲等石器和印纹陶片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广德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距今已经有约~年历史了!
春秋时期的《左传?宣公八年》便有记载,这是广德县首次出现在史籍中:公元前(周定王六年).“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桐汭,盟吴、越而还.”。另外《哀公十五年(左丘明)》、《春秋地理考实》中均记载:“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陈侯使公孙贞子吊焉,及良而卒,将以尸入。……吴人纳之。”桐汭,杜预注:“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人丹阳湖。”晋宣城广德县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因而流行说法便将“桐汭”定于流经今安徽广德、郎溪诸县境的桐水流域,这是古称桐汭之说法。因而广德县有文史记载距今已经有多年历史了!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注:太史慈(年-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东汉建安初,“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孙吴析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是取美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这是“广德”地名有文史最早的记载。因此说广德有建制历史已经有多年了。
二、广德古称桐汭的考证春秋《左传?宣公八年》(宣公八年即公元前年--前年):“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及桐汭”,桐汭河即指广德区域。公元前年的东周就有文字记载,把广德称桐汭
北宋宣和二年(年)喻良能任广德县尉时写了一首诗《桐汭》。
民间《张氏宗谱》载:“张氏世居禹州……族之来于桐者,自永德公始,公讳伟,建炎(南宋)名将……为南宋招讨使,奉命讨贼,道经桐汭……”。
淳熙十一年()广德纂修《桐汭志》,知军事赵亮夫序,纂修者佚名,历3年书成,早佚。
三、广德古称“桐汭”存异议春秋中晚期的吴楚之争,长期集中于淮河中游偏西地区,极少涉及到长江下游两岸,这从上述有关两国交兵的实际即可概见,何况这时楚势刚刚复苏,初次伐吴不可能远至长江以南的安徽广德一带。张胜琳先生认为此“桐汭”当在江淮之间,与定公二年和杜预注所言的古桐国、桐乡有关,较流行说法更为合理。若然,则“桐汭”就应在今安徽舒城与桐城一带。
四、桐汭河及桐汭文化桐汭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由桐、汭两水汇合而成。桐水(因上段两岸原多桐子树而得名)源于该县南部的泰山西麓,流经四合乡、杨滩镇;汭河源于泰山东麓(因河道曲折迂回而得名),两水于独树村老莫村汇合,流经独树、苏村等村后,于杨杆村注入郎川河。(参考《中国水名词典》)
现在广德许多人知道桐汭就是指广德,其概念已经融入社会各个方面,以“桐汭”命名的名称涉及各行各业:桐汭大道、桐汭西路、桐汭首府、桐汭土菜馆、广德桐汭省级湿地公园、桐汭火锅店等等,举不胜举。体现了悠久桐汭文化对广德人的影响。
本文作者:徐厚冰,版权归其所有。
他们都在看
广德人!有本事你就点进来!
"罗一笑事件“主角去世,父母希望捐献其遗体和器官
广德台球神童汪乌卡,下一个"台球皇帝"会是你吗?
圈圈君这么敬业
点个zan再走呗
广德人的生活圈
历史·文化·民俗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