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12月3日消息(记者徐鹏实习生郝竹心通讯员汤志勇)安徽泾县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历史文化的涓涓细流和红色文化为磅礴力量,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融合,运用“3+模式”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
“家规家训+村规民约”,构建乡村治理新天地
泾县利用桃花潭翟氏、查济村查氏等宗祠内传统家规家训馆、功德堂等场地,设立泾县家风馆、法德讲堂、百姓评理说事点,在各村配备法治大喇叭、法治橱窗,将传统法治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法治乡村建设之中。
选聘村老党员、退休村干部、贤达人士担任“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参与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信息员充分引用祠堂内的礼学文化及“和为贵”“忍一时风平浪静”等法治思想与事例,开展解答咨询、调处纠纷,妥善地将一起起纠纷化解在基层。
充分发挥村“法律明白人”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祠堂内开办法德讲堂,把枯燥难懂的政策法规转化成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小故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村中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开展法治家庭创建评比与制定治家格言警句活动,激励村民遵守村规民约,争做遵纪学法好公民。
鼓励各村将 的家规家训纳入村规民约中,供村民学习遵守。泾县榔桥镇挖掘黄田村洋船屋的故事,向世人诠释孝敬父母的孝道文化,并以此景点为平台,植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宣传。设立家事巡回法庭,现场审理赡养案件,让现代的法理与传统的孝道文化教化、感化当事人。多年来,榔桥镇和汀溪乡因深受孝道法治文化的影响,一直有社会治安状况好、犯罪人员少、发案率低的“平安乡镇”“三无乡镇”称号。
“红色文化+党史教育”,开拓法治文化建设新局面
泾县大力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等实践教学点,完成泾县首批10家党史教育基地评审挂牌工作。开展红色云直播7场,集中展示红色教育阵地背后蕴含的红色故事。创新方式抓“宣讲课堂”,组建7支宣讲队伍,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和“讲党史、理响泾县云端”艺术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已开展专题宣讲余场次,艺术化宣讲12场次,受众3.6万余人次。
同时,从县新研会、老红军以及民间热心且熟悉本地红色文化的贤达人士中,挑选精兵强将组建红色法治文化小分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深挖红色法治资源,定期赴机关、学校、乡村、社区开展红色法治宣讲,让红色历史中的法治元素传播到泾川大地每个角落。
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设立廉政法纪馆,通过大量照片、图书等文物展示,让广大干群了解新四军军部驻泾县期间制定发布的一系列条例、布告、军规、制度以及典型故事,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党史教育开辟了专门场所,强化了干群规矩意识、法治意识。目前,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已成为安徽省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现场教学点。
乡村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依据村情村貌因地制宜在新风堂、法治讲堂、村史馆等阵地融入红色法治文化元素。昌桥乡田坊村在村法治广场建立红色田坊展厅,聘请县新研会成员担任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原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承在田坊革命期间的红色法治故事。泾川镇山口社区新建红色1CM驿站,开辟红色法治书吧,红色法治放映室,并延伸到室外法治e驿站,实现党建引领,三治同行的宣传氛围。县交通运输局结合“皖南川藏线”桃林公路修建史,在汀溪乡桃林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旁修建公路馆,展示胡明等红军在桃林革命事迹、开辟桃林公路的愚公移山精神及现代交通法律常识等内容,运用声光电等形式,创新将部门法律法规融入红色文化宣传,赋予了法治文化新内涵。
“文艺创作+文明实践”,织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新网络
泾县把深挖新四军历史文化,纳入县委党校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发《云岭三年》《 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等精品课程和微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编印《新四军故事汇》《百年辉煌红色泾县》等,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材料,打造新四军特色教学的“红色课堂”。以扎根革命老区、建设革命老区的新四军遗孤孟皖留为原型,创作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荣获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新创 剧目。以中国好人、省“十大法治人物”葛彬同志为原型的《大山深处的感动》微电影,反映年近90岁的葛彬同志义务普法20余载感人故事,被人民网采用播放。布陈《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专题展览并编印画册。宣城市司法局以新四军驻军泾县惩恶扬善故事为原型拍成微视频《初心传使命固》,被司法部抖音采用,当天点击量达5万余次。市十佳法治人物丁学东自编自演《宪法来护航》等具有本县特色黄梅歌,将宪法内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通俗易懂。
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举办“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泾县宜兴两地法治文化交流研讨会”,把书画陶艺融入普法实践。结合机关党史学习活动推进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创建,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传统法治文化元素在农村文化公园、广场等宣传阵地的植入,打造具有泾县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阵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