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山秀水不仅培育出了天地精华的上等好茶。据史载早在西晋时期,广德寺庙就已种植茶树,至此而产生的广德茶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融入并贯穿着广德文化历史长河之中。
宋朝广德军(领广德、建平二县)产茶已占有一定地位,在榷茶中主要是散茶,片茶少见,其中先春茶最有名,治平四年广德军贡“先春茶六十六两三钱”(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乾德二年()始诏令在京师、建州、汉口、蕲口各设置榷货务,五年(),始禁止私贩茶叶,实行茶叶“官方专卖”。
“嘉佑(年9月-年)中,许商通茶,乃立租钱。茶租以税为本,比国初又功赋矣。”官府开始收茶税。不妨以宋绍兴三十二年(年)年[编者注:据《广德县志》、《江南通志》载是宋绍兴十二年(年),有时间差异,待考证],当时官方资料记载广德军的茶情况。“茶号原书天头有云:茶色号、产茶额、买茶额、卖茶额、买茶价、卖茶价、卖茶场、茶数修入。”
茶色号。据《食货志》当时茶叶纳税均按“茶色号”分等级,所谓“茶色号”就是看成品茶的颜色定等级。简单地说,宋时茶叶一般分第一、第二、第三号,即上、中、下号三个等级,也有分五号(等级),“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江、浙、又有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为号者。”(元·脱脱《宋史·卷一百八十三·志第一百三十六·食货下五》)其时,“第二、第三号,广德军。”(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
产茶额。所谓“产茶额”是按榷茶(简而言之,官方专卖的茶)数量计算。“广德军,广德、建平(今郎溪县):六万九千七百一十斤。”(宋·官修《宋会要·食货志》)
买茶额。所谓“买茶额”是指国家的榷茶机构买纳产茶州县政府收购上来的部分好茶,以供大茶商长途贩运到北方地区进行销售的茶叶数额,时“广德军:一十二万二千三百(十)九斤;”
卖茶额。所谓“产茶额”是指产茶州、县“批发”和“住卖”的茶叶数,也就是官府控制下茶叶在全国的销售总额,广德军无记录。
买茶价。指官方收购地方茶叶的统一定价。“广德军,散茶第二、第三号并每斤七十文六分。”广德散茶价格位居大宋各地散茶买茶价之首。南安军的散茶每斤仅仅三文,邵武军的土产散茶每斤十文,衢州、池州、建国军的散茶每斤才十二文、杭州、临江军、江陵府的散茶每斤才十三文,江州的散茶下号(第三号)每斤只有十六文五分,湖州的散茶十七文六分;第一号茶价格也不高,庐州王同场的散茶上号每斤二十六文四分,常州散茶上等也才三十三文。(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
卖茶价。简单易懂地说,官方就是指导价。广德军散茶每斤五十文,当时各地散茶卖茶价基本都是每斤五十文。最高价是常州散茶每斤上号七十五文,其他较高价有临江军、吉州、江州三地的散茶五十九文,广德邻居宣州散茶上号五十八文、中号五十文。
茶数修(收)入。“广德军:广德、建平,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斤。”
再看广德宋时茶场(交易地)及缴纳茶税情况。“太平二年()正月辛卯置江南榷茶场,凡榷茶务六、茶场十三。”(元·脱脱《宋史·卷四》)广德军官市其中。时建平(今郎溪县)“茶租钱三百五贯五百九十四文。”遗憾的是历来资料没有关于广德县茶课税的记录,都以建平县茶税的二十倍计算。“自元以前茶课[万历志]只载建平而广德无考,今考前明课程,广德多于建平几二十倍。”(光绪《广德州志·卷二十·课税》P)
中广德盛茶叶浓香型新茶乌龙茶小袋包装精致中秋礼盒装g京东官方店旗舰店¥99购买已下架宋代对茶的专卖,已成为当朝廷的一项重要财源。从官方定“专卖”价即买卖茶价的多少,以及茶叶买卖茶额、税率、产量都存在巨大差距,不仅仅反映一个地方茶叶品质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该地方的经济水平的高低。本文仅仅根据现有资料,粗浅地介绍广德宋代茶叶产量和交易的简单情况,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朋友们斧正。
(作者:徐厚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