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有座英烈山,能以英烈二字作为山名,是因为这座山上埋葬着为国牺牲的英烈,比较特殊的是,这座山共有节阶梯。
阶梯的数量是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并不是随便建成的,是特别为了纪念在年6月3日的那次空难中离世的英雄们。
这次灾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对中国空军部队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40人在这次事故中遇难,其中三十四人是当时中国军机界的顶尖专家。
这次灾难也被称为空难,对这次空难中有两位将军工程师也在其中,每个中国人都对这些为中国军机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逝者感到可惜。
空难发生时,这些英烈们乘坐的是当时我国最新研制出的空中预警机,而为什么作为当时最高技术的预警机搭载着这些对飞机最了解的人会发生空难?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预警机之重要
预警机顾名思义就是观察战略目标,对目标进行探测,预警,并可以精确锁定目标位置,从而制定战术,指挥其他空中部队进行战术作业的战机,相当于空军部队的眼睛。
所以预警机是任何一支现代化空军部队所必须的战机,在空军战争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我国对预警机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
而我国的空军事业起点低,发展慢,最早的空军还是蒋介石的运输部队,而空军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雷达,没有雷达的空军就像是无头苍蝇,只能用目力来辨别敌人。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雷达就已经被英国应用在战场勘测上,这标志着战争方式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战场上没有雷达极易处于被动。
但是刚开始的雷达勘测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需要人带着雷达跋山涉水,这就为勘测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开始尝试将雷达用在飞机上。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雷达的作用,提高勘测精确度,扩大勘测范围,这种装上雷达的飞机就是现代预警机的原型。
到了现代,飞行器和雷达在各方面的改进越来越多,预警机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而预警机在空军部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预警机最直接的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场战争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年4月,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爆发,英国和阿根廷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想要让对方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
而自大的英国舰队却没有配备预警机,阿根廷在一次偷袭中采用低空飞行战术,这种飞行方式很难被发现,英国舰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阿根廷通过这次偷袭直接将英国人打懵了。
年6月,叙利亚与以色列的战争又打响了,以色列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下,使用鹰眼预警机,配合己方轰炸机偷袭了叙利亚防空导弹军事基地。
因为鹰眼预警机在叙利亚战机起飞前就发现了他们,并将这些叙利亚战机的位置准确定位,发动己方战机直接打击叙利亚空军部队,叙利亚飞机根本就没来的及反应就直接被毁了。
伤敌一千,没有自损,以色列对叙利亚的攻击是压倒性的,仅仅是因为配备了预警机,这让世界各国第一次见识到预警机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间的军事演习活动越来越多,而往往拥有预警机的国家才可以在演习中占得优势,发展预警机的进度也成了各国空军部队之间的新战场。
研制预警机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虽然此时的中国彻底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核威慑,可原子弹并不是手榴弹,如果要应用于真正的战场上,就必须能对目标点进行精确定位。
这时对预警机研究就提上了日程,毛主席表示,我们不能只有棒子没有挥动棒子的手臂,预警机必须研制出来,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国家将全力支持。
年,我国开始研制第一代预警机,可是预警机的各项技术都是各国严格保密的,我国只能先从苏联的飞机着手研究。
最开始专家们认为,预警机就是雷达和飞机的结合体,可是当他们将雷达装在苏制飞机背部后,经过实验,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飞机性能在雷达的干扰下变得不稳定,各项数据严重出错,长时间飞行飞机甚至还会出现不明震颤,而预警机的研制也被紧急叫停,这一停就是三十三年。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也变得密切起来,年,我国决定重启研制预警机计划,有了上世纪的教训,这次我国的方针是,坚决自主研发。
我国先是以运-8飞机为载体,研制出了空警预警机,再将伊尔-76运输机的机控装置改进,加上各类软件,控制器,以及最新的雷达。
5年1月14日,空警作为中国最新一代的预警机进行第一次试飞,这次试飞的结果让我国专家们喜出望外,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各项指标也相对正常,这代表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年1月,第一批空警预警机在我国空军部队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空军建制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因为预警机是一个国家的空军规范程度的体现。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的预警机技术已经发展成熟,虽然是可以使用,但论先进程度,还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只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
预警机的发展还需要科研人员无数次进行试验,根据空军部队反映出的各项数据来一步一步改进,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而空难则就是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年6月3日,空警预警机投入使用的第二年,我国的专家就紧锣密鼓的开始进行后期测试。
事故发生
测试的过程中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数据,及时记录下各项数据的变化,34名中国预警机军工专家全程参与此次飞行,在经过广德县梨山村时,意外发生了。
飞机在高空不停地震颤,好像烧了坏机油的卡车的声音,这在以往的测试过程中是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机组人员迅速检查仪表盘,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突然飞机开始不受控制地急速下降,飞机上的飞行员控制飞机进行攀升,终于将飞机控制在了指定高度,就在大家伙都刚松了一口气时,飞机停止了运行,一头向山上撞去。
只听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在地里干活的梨山村村民们被吓了一跳,还以为遇到了什么恐怖袭击,在经过半个小时的恐慌后,有村民说看到了一家飞机撞到了山上。
这可让这群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农民感到稀奇,他们决定一起上山看看,还没动身,山上有一次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这次爆炸还引发了地面晃动。
村民们决定先报警,再派一批胆大的人上山看看情况,等到了山上这群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架飞机仿佛置身火海之中,他们不敢靠近,赶紧在周围搜索有没有伤者。
而当地公安局在接到报警后,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在得知有飞机失事,并且可能会再次发生爆炸后不敢怠慢,迅速通知消防部队一同赶往现场。
警察和消防员到达现场时,当地居民纷纷自发地让开了路。并围成一个圈防止他人进入,经过确认,民警得知了这是预警机的军工专家们乘坐的飞机,于是赶紧通知当地武装部。
军队,警察,消防员,一共出动了近六千人来搜寻幸存者,经过两天两夜的搜索,他们遗憾地发现,只有五具完整的尸体,剩下的人全都尸骨无存。
在哀痛的同时,人们不禁对事故的原因感到疑惑,因为这架飞机搭载的都是对这架飞机最了解的人,应该足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可事故却依然发生了。
飞机上的人无一生还,人们只能通过飞机飞行前的数据和飞行时的航线来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最大限度地还原,最终,两种可能摆在了人们眼前。
一种就是超载,空警预警机核载人数二十七人,而寻常不带任何装备的人员,最大核载人数为三十九人,但是当时这架飞机上却足足承载了四十人。
而且三十七名专家还各自带了专用设备,要知道,一些检测设备的重量可是比人都要重的,人数超载,重量也超过了空警可以承受的最大重量,这次的飞行确定是超载进行的。
飞机的超载和汽车不同,简单来说,汽车超载不过是跑的慢些,车内空间变的拥挤些,而飞机一旦超载,飞行过程中的数据势必发生极大的变化。
可专家们难道不知道超载的危险性吗?他们一定知道,但是这次测试飞行事关重大,而且他们对这架飞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以,在自信心的加持下,他们会选择冒些风险。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很多人买账,反对者认为,到达了一定高度后,飞机本身的构造可以增加更多的承载能力,超载的重量对于增加的承重来说是几乎微不足道。
所以目前最权威的结论是飞机受积冰影响,造成了失控,并且飞机上的人没有意识到飞机积冰,在发生失控时一番操作只会适得其反。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一年中的6月是夏天,气温已经开始升高,这时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用空调来降温了,怎么可能会结冰?
虽然当时是初夏时节,可是在高空中可是没有季节的,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海拔每提高米,温度就会下降0.6度。
所以一旦飞机穿过云层,飞机表面就会有水,极有可能会造成飞机结冰,这时如果飞机上的除冰功能发生故障,那飞机就极有可能发生事故。
因为飞机表面结冰会降低升力,提高阻力,此消彼长之下,飞机相当于是丧失了一半的动力,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飞行员也阻止不了飞机失事。
这次失事我们失去了一批最优秀的空军军工人员,其中,一些准备作为未来空军技术专家的后备人员还没有来得及为国家做贡献,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这些人中最令人泪目的当数秦澎,他在失事时年仅二十四岁,二十四岁是大学刚毕业的年纪,正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始奋斗的年纪。
据秦澎的家人说,他准备在这次飞行后向一位他最喜欢的女孩子告白,并带她回家见父母,秦澎的父母满心期待的等着儿子将未来的儿媳带回家,可没想到等来的是秦澎不幸去世的消息。
还有李正权,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等他进入部队时,他的母亲终于可以享几年清福。
而李正权的死亡通知书送到他母亲的手中时,不识字的老人还以为是儿子又得到了表彰,让当地村支书帮她看看写的什么。
而村支书一看之后如遭雷击,他将这件事告诉了李正权的母亲,李正权的母亲听完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了一句,我儿子好样的,为了国家离开,我们当家的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当时当地武装部门来慰问这个老人时,老人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但是依然笑着说她没有什么需要政府帮助的,她为她儿子感到骄傲,现场人皆泪目。
飞机失事的那座山,就是如今的英烈山,至今仍有无数人自发的前去拜祭,感谢这些英雄们为我们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预警机的发展还在继续,如今已经到达了世界的前列,这离不开英雄们的付出,这些英雄们至今仍在守望着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95.html